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河北商贸学校大厅文化设09-13
- 中国学校文化建设大趋势07-26
-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2206-09
- 沈阳中医院学校校园文化05-24
- 学校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11-17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2-21 15:05:16来源:佚名 点击量:0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有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的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教育科研设备、基础设施等,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主要是指校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制、校训、校规、校徽、校歌等,是时代的、民族的基本特点和科学民主的基本精神在校园的体现;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师生员工的价值观、集体舆论、文化传统、办学理念、学习风气等,是校园文化的精神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二、校园文化与以人为本
从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来看,“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化,已发展成为教育管理思想的主流。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对抗中世纪以来封建教会提出的禁欲主义和等级制度,否定神权对人权的压制,人本主义者举起了“人性”的旗帜,提出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全知全能的人,提倡多元开放的文化;19世纪后期以来的人本主义思潮则更注重个体及其独特价值,强调个人在情感意志方面的自由发展。人文精神被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后,其含义有了更深地发展,提倡现代人文教育。教育的灵魂在人,在于培养健康自由发展的人性,在于提高国人的人文素养,而这就要求现代学校重树人文精神,发展人文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也要以“人”为核心,加强人本管理。
从现代学校教育来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同价值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无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还是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其基本特征就是在教育或管理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人,他们具有人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教育要塑造、发展和提升人的思想水平,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思想,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管理的对象首先是人,管理也要符合和满足人的特性发展要求,要认识到学生一方面是教育的客体,另一方面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师生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三、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首先,理念文化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理念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目前仍有少数学校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仍停留在简单的具体文化建设层面,着重搞物质文化建设或只从提高文化硬件水平上下功夫,使一些建设往往流于表面,忽视了对个体健全人格及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
其次,出现了商业化和世俗的倾向。 如一些学校热衷于搞一些带商业利益或气息的讲座和展示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总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为出发点,以形式上的排场、热闹、新鲜为目的,忽视活动的内容、目的及意义,使这些活动带有世俗化、娱乐化、简单化的倾向。
第三,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有影响,容易使学生接受网络上的一些消极信息,使原有的价值观产生动摇,会使青年学生盲目追求刺激,毫无目的地漫游于形形色色的网上聊天室等,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其学习和健康,还会使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缺乏归属感。
四、如何加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教学设施、学习设施、生活设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人性化的要求。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体现校园建设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让校园环境充溢着整体的美感;其次,要精心设计,讲究特色,体现校园环境建设的艺术性和教育性;再次,优化管理,体现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主人意识,只有让师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参与校园的创建和管理,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加强师德表率作用,培养优良教风。教师在研究学术,传授知识的时候,应首先把人文精神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用高尚的情操激励学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再次,推进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建立和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氛围,切实把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最后,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和谐。
3.学校精神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文化管理更多强调环境和情感的作用,激发人的积极性。各种教育活动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学校要开展更多行之有效的文化活动,如以学生为主体的娱乐活动,调剂学生文化生活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评优评先争创活动等,这些活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学生接受,并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培养目标等渗透到广大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中。
4.校园网络文化的建立健全也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管理,防止有害信息对学生的侵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在网上开展知识讲座、征文、专业知识竞赛、作品设计及网络教学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发挥网络的调适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重视,全员参与,促进校园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优化和协调发展,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切实解决师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有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的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教育科研设备、基础设施等,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主要是指校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制、校训、校规、校徽、校歌等,是时代的、民族的基本特点和科学民主的基本精神在校园的体现;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师生员工的价值观、集体舆论、文化传统、办学理念、学习风气等,是校园文化的精神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二、校园文化与以人为本
从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来看,“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化,已发展成为教育管理思想的主流。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对抗中世纪以来封建教会提出的禁欲主义和等级制度,否定神权对人权的压制,人本主义者举起了“人性”的旗帜,提出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全知全能的人,提倡多元开放的文化;19世纪后期以来的人本主义思潮则更注重个体及其独特价值,强调个人在情感意志方面的自由发展。人文精神被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后,其含义有了更深地发展,提倡现代人文教育。教育的灵魂在人,在于培养健康自由发展的人性,在于提高国人的人文素养,而这就要求现代学校重树人文精神,发展人文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也要以“人”为核心,加强人本管理。
从现代学校教育来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同价值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无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还是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其基本特征就是在教育或管理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人,他们具有人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教育要塑造、发展和提升人的思想水平,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思想,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管理的对象首先是人,管理也要符合和满足人的特性发展要求,要认识到学生一方面是教育的客体,另一方面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师生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三、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首先,理念文化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理念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目前仍有少数学校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仍停留在简单的具体文化建设层面,着重搞物质文化建设或只从提高文化硬件水平上下功夫,使一些建设往往流于表面,忽视了对个体健全人格及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
其次,出现了商业化和世俗的倾向。 如一些学校热衷于搞一些带商业利益或气息的讲座和展示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总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为出发点,以形式上的排场、热闹、新鲜为目的,忽视活动的内容、目的及意义,使这些活动带有世俗化、娱乐化、简单化的倾向。
第三,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有影响,容易使学生接受网络上的一些消极信息,使原有的价值观产生动摇,会使青年学生盲目追求刺激,毫无目的地漫游于形形色色的网上聊天室等,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其学习和健康,还会使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缺乏归属感。
四、如何加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教学设施、学习设施、生活设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人性化的要求。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体现校园建设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让校园环境充溢着整体的美感;其次,要精心设计,讲究特色,体现校园环境建设的艺术性和教育性;再次,优化管理,体现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主人意识,只有让师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参与校园的创建和管理,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加强师德表率作用,培养优良教风。教师在研究学术,传授知识的时候,应首先把人文精神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用高尚的情操激励学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再次,推进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建立和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氛围,切实把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最后,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和谐。
3.学校精神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文化管理更多强调环境和情感的作用,激发人的积极性。各种教育活动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学校要开展更多行之有效的文化活动,如以学生为主体的娱乐活动,调剂学生文化生活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评优评先争创活动等,这些活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学生接受,并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培养目标等渗透到广大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中。
4.校园网络文化的建立健全也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管理,防止有害信息对学生的侵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在网上开展知识讲座、征文、专业知识竞赛、作品设计及网络教学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发挥网络的调适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重视,全员参与,促进校园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优化和协调发展,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切实解决师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
- 上一篇:翻开校园记忆,打造文化建设
- 下一篇:四川地区高校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