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助力语文教学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3-04 14:02:37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校园文化是学校校园建设的灵魂所在, 是凝聚人心, 展示学校形象, 熏陶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阵地, 对学生人文涵养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从课程教学的角度上讲, 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史学科的关系最为密切, 其中又以语文学科最甚。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也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语文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校园文化
  
  优化育人环境, 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的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 墙壁都会说话。”校园内的文字、图画, 学生在吃饭、运动、娱乐的间隙, 均可伫立阅读观看。优良的校园文化, 有利于助力语文教学, 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突出人文环境, 熏陶学生道德情操, 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芳。”陶行知先生有言:“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 熏陶尤为重要。”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可以以一种主题为核心, 辅助配套其它元素, 也可由三五个版块构建。语文的教学包罗万象, 乡土文化, 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陈忠实倡导寻根文学, 主张“文学有根, 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我们有着伟大中华文明的大的精神家园, 我们也有故乡故土的小的精神家园, 怀远思人, 乃是文学永恒不朽的主题。
  
  展现多样的学科文化, 增加学生的阅读面, 拓展学生视野。但凡文学大家, 知识都很渊博, 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 “究天人际, 通古今变”, 方能“成一家之言”.学校的文化建设, 应有所侧重, 也要内容宽泛兼及。讲述革命精神、国学传统、励志警句之外, 还可建设古代生物、天文、自然地理等知识长廊。笔者曾经参观学习过一所农村小学的历史馆, 就是把当地四五十年前的生产生活用品阵列于两间展厅, 向学生讲述并不遥远的农耕时代的历史场景。学生通过对历史馆的“阅读”, 不仅了解了祖父辈的艰辛, 也能对农耕时代进入工业信息化时代的沧桑变迁有切身体会, 从而启发了思维, 拓宽了视野。
    
  展示学生的成长历程, 提升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除需要长期保存的文化雕刻、校训、办学精神等内容外, 校园文化应该是流动的、常新的, 而非凝固的。挂在教室楼道、走廊上的画框, 可以不断更新换上学生的书法、作文、图画作品, 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做法, 在农村中小学的意义特别重要。
\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特色建设, 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地理环境、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特质, 一味模仿和抄袭。常见的校园文化主题, 国学类最多, 学校的围墙、走道, 贴上《弟子规》《三字经》或者《论语》的只言片语, 宣扬“五常五德”.正确的传统文化宣传无可厚非, 但笔者观察所见, 一个地区一半以上的学校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千人一面, 那已经不是特色了, 不能让观者耳目一新。正常的校园文化建设, 应注重学校的文化传承, 要定位准确, 切合学科教学, 起到校园文化应有的育人作用。
    
  某些学校的文化建设粗制滥造, 错讹百出, 有误导学生之嫌。校园文化就在学生活动、学习、生活的周边, 为学生耳濡目染, 阅读量大, 影响也大, 无论从形式到内容, 容不得私毫错误。但笔者所见, 文史知识错误、标点错误的内容并不鲜见。某学校走廊上有“范仲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一语, 范仲淹是古代着名文学家没错, 论及伟大与否, 恐怕还值得商榷。某学校围墙上有“史称‘中日甲午战争。’”的描述, 显然, 引号内六字未独立成句, 句号应该在引号之后, 正确的标点法应该是“史称‘中日甲午战争'.”这种标点错误影响非常大, 学生可能很久才能从阅读和写作中纠正过来。基于此, 建议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稿在上墙之前, 先请政治、历史教师把关, 最后再请语文教师仔细审一遍, 尽量干干净净地呈现在校园。
\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 但近代教育发韧于欧洲, 欧美国家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我国不少乡村学校只重视知识传授, 很少关注学生成长与周边文化氛围的关系。特别是当前, 以分数优先的“指挥棒”, 使应试教育大有市场。学校和教师最关心的还是分数和升学人数, 大家疲于应付, 素质教育往往被束之高阁, 甚至认为校园文化仅是学校的装饰点缀。笔者所见, 部分语文教师同样不关心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对校园内的文字、图画错讹之处视而不见。热心支助教育的人, 捐款修大楼、建实验室、送学生桌椅, 很少有人为校园文化建设出力。所幸的是, 在十三届人民大代表会期间, 教育部有感于应试教育的切肤之痛, 已表示要从制度建设的层面, 改变评价机制,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进一步倡导文化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社会价值的重塑。相信不久的将来, 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会关注起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 不仅仅是把一些新的文化元素布局在校园内, 还在于对原有文化的保护。近年, 由于校园房舍建设的突飞猛进, 对有着历史积淀的文化保护力度严重不足。校园的文化, 不仅有新的元素, 还有一段老墙、一口古井、一棵古树这些旧元素。旧元素承载着师生美好记忆, 在学生的作文里, 常常抒发着校园情怀, 是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明证, 对他们的人文涵养的形成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