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提倡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因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3-07 16:07:58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过程。不管是以文化之,或者是因化而文,总之它涵盖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在积累与循环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广义地说,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冠以文化的名头。因此,也就有了文化的积极与落后、精华和糟粕的区别。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校的设立就是“以文化之”的需要,就是时代对文化特别是积极文化的需要。所以学校本身是文化的摇篮,当然应当首先充满了文化。在学校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也就首先要求自身拥有足够的文化,同时为学校充实文化。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 
  天经地义应该充满文化的学校,为什么又热衷于提倡校园文化建设?我想,一是“以文化之”是一个永恒的能动的发展过程。学校应当走在文化发展的时代前列。二是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熔炉,文化内涵应当常新常满,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声浪持续高涨的今天,学校文化的多种要素受到削弱,影响了它“以文化之”功能的发挥,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特别重要。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多年的发展中,学校本着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能,从教育学生修身齐家、服务天下的宗旨出发,从传统道德、文明礼仪、科学文化、行为规范到学校自身的传统、校风、校容及具体的学习、生活要求和环境等诸方面的建设,汇成每个学校独特的立体的文化熏陶氛围。它的多方面因素综合育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基于当前提倡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因和学校育人文化环境的现状,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1. 确立优良的行为规范。学校求真务实的校风已经在多年的实践中得到社会的公认。学校的校标、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校歌等等是学校传统的载体,它们的意义一脉相承,激励学生立志、立言、立德,是很好的育人资源,对它们进行诠释、充实和丰富,是校园文化展示和建设的有效手段。 
  2.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学校建筑的布局,绿化美化的维护,多种花卉植物的栽培,标语宣传阵地的常出常新,都给人以多方面美感和享受;广播、电视、网站、阅览、图书,给师生文化修养的提高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方便。 
  3. 弘志笃行的师资队伍。学校的师资队伍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在学校优良传统的引领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潜心本职,奋力工作,践行“弘志笃行”的校训,踏实努力,使求真务实的校风得以发扬,学生的成长得到了保证。
\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我们还应当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习惯的培养。习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一提到习惯,我们马上想到的是学生,他们有许多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等需要校正的不良习惯,似乎教师与这个命题无关。这里说的主要是教师的习惯。 
  在校园文化中,教师习惯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质量和走上社会的作为。彻夜狂读,阅书无数,可以因此而有文化;书声嘹亮、勤学苦教,可以是文化建设的途径,但都没有习惯的作用重要。所以对习惯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是它的浅表的含义,就是日常行为习惯。虽说是浅表,可对照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的不容易。学生是一茬换一茬,教师天天在岗位,自身的行为习惯保持在规范约定的范围内已经很不简单,但唯有如此,才能以此去教育和要求学生,它仅仅是育人者的底线。这个底线的防守的不易,体现在教师行为习惯的多个方面。譬如,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车是简单常识,可是我们等待的同时,身边有许多车在闯过,我们能否守住?守住了,身后会有一批车车辆受到我们的影响,我们就会有那么一种自豪感和欣慰。假定守不住,也闯过去了呢?你可以有许多理由,也可能会自我安慰。可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就没有了底气。 
  作为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仅仅是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作为优良文化传承者,应该有领先于一般人群的良好习惯,譬如读书。学校提倡开展读书活动,那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内容,与考试、学科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内容。要把它化为自觉,还是任重道远。每天坚持读书一至两小时,坚持到哪一天没读书就不自在,就成了习惯。修养在习惯中提升,学识在习惯中增长。我们在文章中读到革命者临刑前夜还在学习,不明白学了还有什么用,或者说明知学了没机会用了,为什么还要学?其实那就是习惯,高尚的习惯。高尚的习惯可以丰富和反映人格,反映人生的质量。为什么有人说成功的原因在于工作以外业余时间的利用,道理也在这里。教师的一天业余时间除了休息和生活琐事的必需以外,有多少是分布在电视机前、织毛衣、拉家常、晒太阳、打扑克、写字、读书、业务进修上?在八小时以内,除“五认真”以外,有没有可能再安排时间读书?我们教师群体的每天平均读书时间能否达到欧洲国家公民工平均水平?教师有高尚的读书、写字、绘画、音乐的习惯爱好,必然会影响和带动学生,身边就会产生一大批同好的朋友,进而鼓励他们都去发展、去创造、去成才。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动力也就从而得到培养,形成稳定的行为取向。 
  第二是师德的建设。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师德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它的高尚就是奉献而不求回报,示范于学生、家庭和社会。学生对教师的信服和敬仰首先是教师的人品,教师的耐得住清贫与寂寞。不同于流俗是教师应有的特质。当前提出师德建设,主要必须清洗市侩气、名利欲,树立诚信形象。 
  首先是市侩气。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尽管他家境贫寒,营养不良,少年白头,其貌不扬,却得到孔子人前人后、各种角度的赞扬,生活上还照顾他,因为他“贤也”。我们的老师对大款的子女、干部的子女与贫困学生的态度着别之大,已经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警觉,这不是社会上一般意义的世态炎凉的问题。贫寒学生被无言的歧视,心中的刺涌永远难以消除。教育的公平在学生最深切最直接的感受,是老师的态度的公平。教师的市侩气存在,使学生拥有的精神财富也产生两极分化。我们只要从最基本的人性的角度出发(最简单最原始的要求),或者可以说从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出发(法理的和职业的天生的要求),都自然地、也应该自觉地将自己的身份与市侩保持距离,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公正形象。 
  其次是名利欲。教师当然要谋生,可教师同时是君子或者仿效、争取成为君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社会所以要用大力气保证教师有较体面的生活,就是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此以外,有的教师还要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物质利益,就反映情况了教育道德的沦丧。你利用应试教育的潮流,将本该公开普遍地授予学生的知识或方法作为要挟学生进贡的条件,那么这本身就是一种没有良心的教育;即使学生因此而低头,屈从而为了取得它,骨子里也因此而鄙视你的人格,他不会尊重你――如果因此而崇拜你,那产生的后果可能更可怕。教师的追求和欣慰是学生的成人和成才,教师的大敌是物欲的追求和不满足。师德规范的内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操守。(这里并不是说可以姑息体罚和变相体罚等违规现象)教师的心态和精神世界是师德的核心。假如我们能够少一点市侩气,少一点对物质利益的欲望,教师的诚信、公平的师德形象,肯定会大有改观的。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极其广泛,以何种方式,从什么角度切入都需要根据学校实际去选择。我们要发扬传统,巩固薛地,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以期突破,为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而努力。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