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3-12 16:08:09来源:佚名 点击量:0

  高等院校作为传承文化、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基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而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学校综合实力,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引导师生树立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理念;可以促进师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培养出更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生力量,并通过和谐校园建设,带动、辐射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和谐校园文化内涵的定义 
   
  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有人认为,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秩序稳定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各要素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发展理念,使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达到全面、协调、自由和充分发展。 
  也有学者指出,和谐校园文化可使学校拥有极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动、平等友爱、和睦融洽的关系与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创造活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笔者认为,所谓和谐校园文化,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校园文化系统中各个部分和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和谐共生的状态,是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先进、创新、宽容、和谐的精神文化为核心,是独特、典雅、人文的物质文化,民主、平等、高效的制度文化和理性、诚信的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 
   
  1.精心培育先进、宽容、创新、前瞻力的大学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文化形态,是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行为模式的集合体。 
  (1)大学精神文化应是先进的这是因为大学精神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地体现时代特征,始终站在社会文化的潮流前端,是群体和民族中的优秀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传播地,并以其先进性、时代性、前瞻性、民族性,对社会文化、大众文化等起到示范、领引和辐射作用。 
  (2)大学精神文化应是和谐的大学作为师生的精神家园,遵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体现在对人类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追求和体验,表现在对知识和学术的崇尚和热爱,表现在对民族、国家、人类的理解和情感,表现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关爱,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3)大学精神文化应是创新的创新精神是一所大学师生全部智慧与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关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在全社会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大学的精神文化应是有利于师生发展,有利于人才成长,具备开放交流、激励创造、崇尚创新、勇于竞争的特点。  
  大学应以批判和反思精神为先导,对一切现成结论及学说敢于提出质疑与挑战,敢于向未知领域和空间进行挑战和探索,把师生的好奇心和个人智慧、敏锐直觉及坚韧毅力结合起来,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制度创新保障学术创新。 
  2.努力营造民主、平等、高效的大学制度文化 
  大学制度文化是学校的文化品味、办学水平、价值取向的体现。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造的主体,是高校的第一生产力。高校要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营造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的环境和机制,采取人性化的管理,通过积极沟通、民主参与、全程激励等方式,发挥制度文化的保障功能。 
  当前,建立健全现代大学机制,完善有中国特色高校内部治理体制,正确处理党委领导、行政管理及学术民主的关系,妥善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矛盾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积极导引理性、诚信、高效的大学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最直接的外在体现,是学校创新精神、文化软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动态表征,是良好校风、学风的体现,也是干群、师生关系的体现。  
  只有在这种理性的文化熏陶中,师生不断践行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不断树起理性、负责的社会形象。 
  对教师而言,应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学中“严谨治学,严于律己,德高为范”;科研中恪守学术道德和规范,牢固树立自尊、自立和珍惜学术声誉的意识。 
  对学生而言,应模范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特别是在学习、考试、生活、就业、上网、还贷等方面,要严于律己、诚实守信、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要恪守做人的道德底线,以自身行动树立新时期大学生的模范形象。 
  作为学校而言,只有把和谐校园文化内化为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要勇于承担起知识传播、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引领文化和培育人才的重任。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技、文化的优势,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现代化建设培育大批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和接班人,使大学真正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示范区、辐射区。 
  4.持续建设独特、典雅、人文的大学物质文化 
  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教育教学物质条件构成的,能被人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文化,是校园环境、建筑风格、人文景观、教学科研设施等物质基础的外部表现。大学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教学设施、运动场馆、生活设施、娱乐设施、人文景观和办公场所,是大学教育理念、人文环境的一种物化表现,蕴含着一个大学的办学精神,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审美倾向和价值取向。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