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河北商贸学校大厅文化设09-13
- 中国学校文化建设大趋势07-26
-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2206-09
- 沈阳中医院学校校园文化05-24
- 学校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11-17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乡土文化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3-18 14:59:01来源:佚名 点击量:0
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价值,目前已越来越受教育界重视。西楚文化是指以宿迁及其周边地区为中心的、以传承古楚文化为内核的地域文化体系。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应充分发挥“传道授业”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和推进西楚文化发展,将其引进课堂,引入教学,挖掘和传承西楚文化博大深厚、丰富多彩的历史底蕴。笔者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浅谈看法,希望能在教学领域对弘扬和传承西楚文化有所帮助。
一、西楚文化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西楚文化起于楚汉,源于宿迁,是宿迁的神韵所在,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群众性和特色性,蕴含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元素,凝聚着宿迁人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在当前宿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将西楚文化引进课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方面,与宿迁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文化品牌打造相结合,追溯“我能、我行、我成功”“敢试敢闯”的西楚文化内驱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本土地方传统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家乡情结和奉献家乡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二、西楚文化进课堂的几点经验和做法
西楚文化进课堂,真正做起来,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
1.课前准备――紧扣“查”“访”“问”
(1)紧扣“查”字,优选教学素材。全方位利用宿迁现有的文献资料,查阅、研读、整理资料,获取西楚文化领域相关素材。结合实际,择优选取适合教学、艺术价值高的资源进行开发。
(2)紧扣“访”字,构建教学体系。参观宿迁传统文化项目传承点,走访代表性传承人、社区老人、艺术高人、专家等,了解西楚文化的艺术形式及其变迁,初步构建西楚文化进课堂的体系。我们在课前专门去泗阳,详细了解“云渡陶雕”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收集“云渡陶雕”的图片、照片和一些作品,制作文字资料和幻灯片。
(3)紧扣“问”字,调查教学需求。依托问卷调查、日常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对西楚文化的认识程度。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如四大发明、长城、老庄哲学、丝绸之路等较多,而对本土历史文化知之甚少。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识盲点,有的放矢地备课,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课堂教学――围绕“情”“景”“新”
(1)围绕“情”字,营造氛围,增强学生感知度。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艺术作品的形象性特点决定学生首先用形象思维去感受美的事物。我们向学生展示沭阳烙画和云渡桃雕实物作品,以直观的形态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得到启发,同时让学生动手绘画、立体塑造、小制作等形式表现对民间艺术的认同。
(2)围绕“景”字,展现艺术,提高学生理解力。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在生活、生产现场进行的课程一律到现场去,尽可能把课堂搬出教室,走进社会。从教学形式看,学生走进生活对景写生,有利于在真实情景中感知对象,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从艺术表现上看,乡土民间艺术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超现实性,容易让学生在欣赏评述、感知体验、创造表达中产生亲近感。我们在《骆马湖》一课教学中,首先安排写生课,让学生走近骆马湖,亲身体会湖景。
(3)围绕“新”字,组织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2010年宿迁市举办的第二届西楚文化节正值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正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和西楚文化的大好时机。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民间过端午的幻灯片,播放宿迁市西楚文化节中“龙舟风筝竞西楚”“巧夺天工绘西楚”等专题节目的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生动地认知,让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陶冶情操。
3.课后延伸――注重引导,养成习惯
学生需要学习传统文化,更需要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教师引导,在教学中体现为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在西楚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会提出课堂上尚未涉及的一些问题。如,我国唐、宋时期诗人描写西楚霸王项羽的诗句有哪些?让学生思考或课后到我们制作的开放性网络课件上去查阅,鼓励他们在网上与教师、同学交流;开辟西楚文化学习园地,专门发表学生的心得体会、写生作品等。通过开展课后延伸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西楚文化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西楚文化起于楚汉,源于宿迁,是宿迁的神韵所在,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群众性和特色性,蕴含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元素,凝聚着宿迁人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在当前宿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将西楚文化引进课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方面,与宿迁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文化品牌打造相结合,追溯“我能、我行、我成功”“敢试敢闯”的西楚文化内驱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本土地方传统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家乡情结和奉献家乡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二、西楚文化进课堂的几点经验和做法
西楚文化进课堂,真正做起来,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
1.课前准备――紧扣“查”“访”“问”
(1)紧扣“查”字,优选教学素材。全方位利用宿迁现有的文献资料,查阅、研读、整理资料,获取西楚文化领域相关素材。结合实际,择优选取适合教学、艺术价值高的资源进行开发。
(2)紧扣“访”字,构建教学体系。参观宿迁传统文化项目传承点,走访代表性传承人、社区老人、艺术高人、专家等,了解西楚文化的艺术形式及其变迁,初步构建西楚文化进课堂的体系。我们在课前专门去泗阳,详细了解“云渡陶雕”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收集“云渡陶雕”的图片、照片和一些作品,制作文字资料和幻灯片。
(3)紧扣“问”字,调查教学需求。依托问卷调查、日常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对西楚文化的认识程度。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如四大发明、长城、老庄哲学、丝绸之路等较多,而对本土历史文化知之甚少。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识盲点,有的放矢地备课,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课堂教学――围绕“情”“景”“新”
(1)围绕“情”字,营造氛围,增强学生感知度。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艺术作品的形象性特点决定学生首先用形象思维去感受美的事物。我们向学生展示沭阳烙画和云渡桃雕实物作品,以直观的形态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得到启发,同时让学生动手绘画、立体塑造、小制作等形式表现对民间艺术的认同。
(2)围绕“景”字,展现艺术,提高学生理解力。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在生活、生产现场进行的课程一律到现场去,尽可能把课堂搬出教室,走进社会。从教学形式看,学生走进生活对景写生,有利于在真实情景中感知对象,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从艺术表现上看,乡土民间艺术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超现实性,容易让学生在欣赏评述、感知体验、创造表达中产生亲近感。我们在《骆马湖》一课教学中,首先安排写生课,让学生走近骆马湖,亲身体会湖景。
(3)围绕“新”字,组织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2010年宿迁市举办的第二届西楚文化节正值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正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和西楚文化的大好时机。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民间过端午的幻灯片,播放宿迁市西楚文化节中“龙舟风筝竞西楚”“巧夺天工绘西楚”等专题节目的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生动地认知,让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陶冶情操。
3.课后延伸――注重引导,养成习惯
学生需要学习传统文化,更需要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教师引导,在教学中体现为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在西楚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会提出课堂上尚未涉及的一些问题。如,我国唐、宋时期诗人描写西楚霸王项羽的诗句有哪些?让学生思考或课后到我们制作的开放性网络课件上去查阅,鼓励他们在网上与教师、同学交流;开辟西楚文化学习园地,专门发表学生的心得体会、写生作品等。通过开展课后延伸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上一篇:规划与建设并行,打造新校园文化
- 下一篇:建设校园文化墙的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