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建设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4-29 15:04:26来源:佚名 点击量:0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立足于本校实际进行的学校文化建设,是帮助其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平台。  
 \
  一、切忌贪多求全,不能转嫁成师生的负担 
   
  建设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是提升学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若只求数量上的、形式上的、范围上的“高”“大”“全”,采取“多管齐下”“一刀切”的方式方法,忽视师生的承受能力与内心需求,那么导致的往往是师生的厌烦。一旦学校文化建设变成师生的负担,师生就只能被动地参与其中,把学校文化建设当作学校布置的任务去完成,而不愿意去主动思考、实践,这样的学校文化建设很难取得实效。所以,学校不妨围绕师生普遍认同的学校文化主题。制订一个建设方案,每学期重点讨论一个话题,逐步深入,拓展内涵。学校还应该每学期围绕主题重点搞一些活动,循序渐进,贴近师生实际需要,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让每位师生通过扎实有序的活动领会学校文化的深刻内涵。这样的学校文化建设,不用硬性规定与硬性指标,师生也会乐于投身其中。 
   
  二、不能把某种外来文化奉为“圣经”,变相地贬低本校的风格与特色 
   
  学校文化包含着一个特质,那就是个性。这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个性,不同学校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二是在学校中成长的个体也不知不觉地接受着学校文化的熏陶,烙上了学校的个性印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没有一种风格是适合所有学校的。假如非得拿流行的、公认的某种文化给所有学校作参照,这在根本上就违背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初衷。要尊重学校的风格、特色,帮助其挑选更恰当的文化,使学校文化建设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内涵的提升、活动的安排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使教师得到全面进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三、更多地关注师生精神的丰富性与心灵的柔软度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产物,还是文化的载体。有的学校文化建设,关注师生认识层面的提高远多于关注其内涵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师生知道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认识时,他就能成为学校文化的认同者,但他不一定能身心幸福,因为他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可能缺失精神层面的涌动。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引导师生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去提升自身感悟美、表达美的敏锐触角。 
   
  四、对师生评价要力避功利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调整建设策略。有的学校文化内容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演讲、竞赛等很好地传达出来,并将成果展示出来。而有的学校文化内容则呈隐性,往往是潜移默化地催生成果,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学校管理层面如果忽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急于求成,往往会导致建设不扎实、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师生心态浮躁等。另外,评价的功利化取向还会导致对师生的评价产生短视行为、近视行为,看重某一段时间的成效,不能耐心地、长期地跟踪评价,或随时中断评价,试图窥一斑而知全貌,进而伤害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建设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组织学校文化建设调研小组,经常深入年级、班级召开座谈会,听取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分析情况、反思得失,及时帮助师生调整策略。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