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5-16 11:50:13来源:佚名 点击量:0

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紧紧扎根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办学17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学院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学院发展现状,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发展的根本宗旨,打造高职教育的“宁职品牌”,全面提升学院办学品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明确学院发展重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学院从组织、制度、经费以及监测执行等4个方面系统加强规划执行的保障。
未来5年,将依托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管理素养中心、素质拓展中心等平台,搭建结构完整、运行顺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立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通过开展弹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质和创业意愿的学生,在完成两年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转入创业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学习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高水平“双师双能”队伍建设,健全企业兼职教师聘请与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国内访学、访问、培训、顶岗和社会实践制度,鼓励并支持教师在职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双师”能力;创新兼职教师聘用机制,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法等岗前培训,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
构建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改革”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消除信息资源孤岛,建成数据共享、服务融合、基于移动的智慧校园平台,为学院教育质量诊断与改进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推动“互联网+”课堂教学,加强信息化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引领,力争每个品牌专业建设一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一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每个重点专业建设一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以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院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与保障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格局,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和各院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学校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二级学院专业评估与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课堂教学效率分类测评认证制度。加强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教学投入,按照学院重点发展战略和任务,加大对内涵建设的投入。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根据规划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落实各部门工作责任,成立项目监测执行办公室,考核各部门完成规划情况。
创新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制,宁波职院将推进校企合作有效化、教育信息化和办学国际化,“跨境、跨界、跨专业”协同发展,将学院打造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将学院建成综合办学水平高、服务发展能力强、师生满意度高、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示范高职院校。
 \
 
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校园文化建设释放办学活力 做服务发展的高职引领者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将在建设期内投入2.3亿元,围绕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一流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专业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五大领域,完成12个项目,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力的现代化高职院校。 
以专业镇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依托优势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了4个专业镇产业学院,形成专业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境外机构、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等多种力量参与办学的多元办学体制机制,统筹规划专业镇产业学院发展。“主体学校+特色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实现了产教联动、产学研结合、镇校企共赢。
专业镇产业学院形成“产学研一体”的运行格局。成立中山市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多元协同创新机构,构建多元投资主体高度协同、深度参与、广泛合作的专业共建长效机制,建立集行业企业生产性教学资源、学校教学性生产资源、境外机构国际优质教学资源于一体的多元主体全程参与的人才共育机制。
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治理能力
学校以大学章程为统领,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办学活力。 
实行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分制改革。形成双导师指导下的以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业进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为显著特征的学习模式;制定适应学分制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形成“按学年注册、按学分选课、按学分毕业”的开放灵活、科学规范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以激发活力为方向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岗位分类分层管理模式和动态调整机制、岗位与业绩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评聘双轨运行的人才良性循环系统、绩效工资分配模型和经费总额动态包干运行机制等,探索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
依托现有大师、名师、企业、教师、学生五位一体工作室,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多类型工作室之间的合作,合作完成企业大项目,推动项目化教学成果转化。
依托创业教育学院、产学研园、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和科技成果提供转化平台。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以开放的科研服务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学校以专业镇和中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改革科研管理机制,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格局,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
依托产学研园协同创新环境,形成“政府支持、学校主导、产学合作、项目驱动”的园区运作机制,实现“创新在院校、创业在中心、实业在镇区”的“总部+基地”协同创新格局。 
以产学研园为平台,建设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多样化学习三大社会服务平台。
\
三、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校园文化建设提质增效,打造丝路优质高职 
作为甘肃省重点支持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以行动计划为引领,将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培养质量、积累技术技能、扩大开放办学列为学院创新发展的核心工作,打造国内一流的优质高职院校。 
在内部质量保证方面,以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为突破口,完善质量标准,优化各类管理平台和信息采集方式,平稳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学院构建“两线监控、三级管理、五个系统、六维评议”的教学质量诊改体系,对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开发院级质量监控信息平台,固化数据分析和预警反馈流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
企校协同 双创并进加快技术积累转化,学院按照“企校协同、项目导向、双创并进”的思路,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和转化。
设立专项调研经费,围绕区域产业技术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关键词,开展企业生产实际专项调研,更新教学内容,确定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加大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力度,在现有的应用气象、采矿技术等5个协同创新中心基础上,新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5个协同创新中心。
发挥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地理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学院气象、环保、采矿、地质、冶金等专业,办好甘肃省商务厅支持的大学生海外就业服务中心,建设甘肃省教育厅支持的中亚五国资源环境类技术技能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与中亚国家职业院校及教育机构开展师资共培和技术攻关项目,同时实施学生交流计划和面向当地企业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开设语言、文化类专项课程,提升其海外就业的适应能力。引进国际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探索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机制。
新的征程,新的起点,“资环人”将围绕质量、开放、融合这几个关键词,打造丝路优质高职院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