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的多层次建设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6-24 13:47:30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新兴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包括以图书馆、宿舍、校园景观及各种社目活动等为载体的传统校园文化,而且包括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而兴起的以网络、手机等为媒介的校园数字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创新传统的校园文化,又要引导新兴的校园数字文化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于是,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人生的黄金时期,18岁-26岁或者更长的时段,要在大学校园里度过。校园就成为年轻一代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主要场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得失成败,关系着新生代的成长,关系着未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创造、积累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一、创新传统高校校园文化 
   
  传统高校校园文化包括图书馆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等具体内涵。同时,传统校园文化也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更新。因而传统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更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1、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指弥漫于整个图书馆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氛围。图书馆通过文化建设来陶冶、规范大学生思想道德,作用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高校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泡图书馆就成为多数学生必选的活动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图书馆是大学生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高校的学术交流场所。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履行的是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在这样的观念下建设的图书馆,每个空间里充斥着文字和数据,一副冷冰冰的学究样。其实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不应是如此的单一呆板,它完全可以通过提供多样的服务,构建轻松典雅的环境,以及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活动来实现图书馆功能与文化整合、环境美化与文化整合。这样一种教育采用的是极有亲和力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能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心理上产生认同。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大胆地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改革传统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切实加强资源建设,不断拓展育人功能,积极构建并不断强化学习中心地位,力争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文化窗口和亮点之一,从而在高校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宿舍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以宿舍为主要空间,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所谓硬件是指宿舍的设施、环境卫生、室内陈设等;软件是指宿舍成员的生活方式及其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目前,我国高校正在积极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逐渐发生改变。加之教学中学分制的推行与完善,长期以来作为学生管理单位的班级正逐渐淡化,而宿舍则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自然扩展和延伸。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情感、工作和学习效率。良好的宿舍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增强学生想象力,还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因此高校应加大力量来改善学生宿舍的基础设施,美化宿舍区的建筑,完善文体设施,使宿舍区既方便学生学习生活,又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熏陶。为活跃宿舍文化,可在宿舍楼区创建阅览室、活动室、健身室,把宿舍区变成一个集学习、生活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3、社团文化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发展极为迅速,几经风雨,已经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辐射力的“社团群”。社团文化的建设对高校校园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也有各自的特点。按社团的活动类型可分为学术研究型、文化娱乐型和社会服务型等。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能让学生掌握某一方面专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综合性的复合人才。而学生社团作为自发、有组织的团体,为学生多方面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可能。同时,紧跟时代步伐,社团活动要紧密联系社会,其服务对象从高校学生扩展到社会的各阶层成员,活动内容也更为广泛,实现了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社团成员发展。学校党政工团学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社团要努力争取社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力帮助。只有这样,学生社团才能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更有力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     
  二、引导新兴的高校校园数字文化 
   
  1、校园手机文化 
  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通讯资费的逐步下调,大学生 拥有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大学校园内都设有移动动感地带营业厅。这些营业厅有着专门的客户群体――在校大学生。通信运营商甚至专门设计了适合学生的套餐,这些优惠策略吸引了追求时尚、渴望新事物、但并无稳定收入的大学生成为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客户群体。手机在学生中真正形成一种文化热,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拥有强大的短信功能。短信在大学生群体中风靡因为其有以下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手机短信收发方便快捷。其次,短信沟通比其他沟通方式更为经济。再次,短信具有个性化特征。可以说,在年轻人之间,短信交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短信还建构了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但是,手机的不恰当使用也带来一些新的不文明现象。学生上课发短信,参加各类会议、报告发短信等成为校方头疼的新问题。国内有些高校已经针对手机礼仪颁布了《移动通讯工具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上课时手机必须调为振动或关机;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不能使用手机:考试一律不能携带手机……虽然这些规定实行起来仍然不是很顺利,但毕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些作用。其实,单靠行政命令压制并不能彻底解决手机使用不文明的状况。关键还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2、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媒介。与其他校园文化不同,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建设中,大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受体变为主体。通过网络,他们可以主动获得社会信息,查阅学术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网络正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种载体,一种依托于网络的生活环境正在校园当中形成。但青年人在浏览网上各类信息时缺少甄别、判断能力,一些不良信息极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高校学生网络成瘾将成为一个大问题,它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在学业、人际交往方面吃力困难,而且可能造成身体、心理健康方面的损害。因此,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高校要采取主动,除了引导学生科学健康上网外。还要加强网络的监控。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校园网络文化队伍,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个前提下,还可借助网络这一载体对在校生开展德育教育,从而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总之,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在当今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创新传统的校园文化,又要引导新的校园数字文化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传统中融入现代性,现代性中体现历史的积累。历史性是学校的财富,现代性是学校的活力。优良传统是维系学校精神的支柱,其本身具有延续性和继承发扬的价值。其实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学校精神文化也只有通过继承的方式,才能产生长久的影响。但是,一个成熟的大学校园文化,还应具有一个可以代代传承的核心理念,这个理念从本质上来讲应该超越世俗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期的教育中。高校要把这种超越世俗的理念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毕竟大学是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策源地,是培养社会精英和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反映鲜明的时代精神,又要继承和发扬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把时代精神和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代代相传、历久弥珍的育人效应。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