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河北商贸学校大厅文化设09-13
- 中国学校文化建设大趋势07-26
-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2206-09
- 沈阳中医院学校校园文化05-24
- 学校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11-17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延安中学校园景观装饰设计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7-04 15:08:24来源:佚名 点击量:0
中学校园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展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校园生活是孩子们最重要的人生记忆,校园景观则是另一本潜移默化的教科书。教室里,回响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留着孩子们奔跑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地花园矮墙,永远是孩子们依恋的百草园。古人云:“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光线、色彩、校舍建筑、场地,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环境,更是一种人为的精神环境,其强大的美学熏陶和同化力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老城区学校的更新,也是当前城市更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在城市文化彰显和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如此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教学成就的学校,应该打造一个什么风格的校园景观装饰?优秀的莘莘学子们又需求一个什么样的校园环境?如何在校园更新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景观风格的表达,实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回归、继承和发扬光大,实现与日常教学生活的融入,是设计师的一个挑战,也是学校,是这个城市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挑战。
一、设计表达
从景观的概念来理解景观的构成,景观可以理解成景与观的统一,景是景色,客观存在的事物,观是人们对客观景物的感受。通过景观的概念我们把景观的构成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物质是形态,包括颜色、大小、材质、体量、空间等我们能直观地看到的东西。精神是寓意于形态之中的深层内涵,这种深层内涵源于景观所服务对象的文化提炼。
1、传承文化的中式审美
传统文化,是一种在文明演化过程中不断积累汇集而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形式,是一个民族历史上不断沉淀的思想、风俗、意识形态的总体表现。景观设计应该对周边的历史文脉以及传统文化有个详细的了解,解决景观与文化共生的途径,让地域性、历史性的价值得到升华。学校的景观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典雅、庄重、朴素、自然的现代景观。
延安的大门在原来旧的大门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古建元素的屋檐,厚重的横梁加上斗拱的装饰烘托出延安中学作为府学的前世。入口铺设了厚重的花岗岩条石板主路,强调中式审美的中轴线,轴线的东侧设计了博物廊,展示延安中学施工时挖出的古代柱础,增强入口区的叙事性同时美化了教学行政楼的立面,附带的前厅为教学楼打造了具仪式感的入口。
景观设计的神来之笔是轴线末端的一道白色门洞景墙,上刻颜体“博文约礼”,是为延安校训,景墙既为入口区轴线的精彩对景,又成为校园前区与后区的空间分割,完美的解决了原来校园空间没有视线对景以及缺乏仪式感的缺憾。门洞景墙增加了景深,在视觉上反而扩大了空间。景墙的一侧由于地下空间的关系抬高了种植池种植罗汉松桩景,白墙映衬下一树一景,增添不少古韵。感谢校长蔡叶涛先生的坚持,使得这个设计得以实施,最后的效果还是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校园的后院紧邻地铁工地,是个杂院。院中的厕所,正对着大门以及通向操场的通道。这次的改造将厕所拆除,挪到西面的角落,将空出的场地根据空间尺度做了个半廊,成为后区的景观主景,两侧的空间分别作为通道以及古典小庭院,置石、青砖、地雕以及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鸡爪槭、桂花、腊梅、迎春等植物,打造了一个具有福州古典园林特色的小空间,6米高的白墙适度留白,凸显中式审美的意境。
2、延安中学历史悠久
200多年前,清乾隆朱筠任福建学政,相当于现在省教育部门官员。朱筠非常惜才,福建的学士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备了礼物想要献给他。但这位朱大人不收礼,他只要两试名列前茅的333位学士,各献一块刻有自己名字的石头给他。1780年,这些石头送进提督福建学院署(现为延安中学),聚成了假山,朱筠在假山上建亭,命名为“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还写下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此后传为美谈。因此,这次的设计构思中,我们在后院利用空间设置了一座半亭,牌匾上便镌刻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知名的书法家张潜华先生,为校园的大门,景亭,壁雕等处题字:“光明在前”、“师严道尊”(图7)、“博文约理”等,蒋平畴先生则书写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 (图8),以及诗人吕祖谦寓居福州三坊七巷时写下的诗句:“路逢十客九矜青,半是同窗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加上校园内原有的温家宝题词,“励”字石刻等,构成一个尊儒重学的校园环境。
智慧阶梯处我们选用了各学科的经典语句公式镌刻在石阶侧面,绿荫如盖的榕树下,师生们或席或坐,畅游知识的海洋。
校园中部的时光墙则承载起桥园记忆最重要的环节,书架式设计的钢构墙体可以放下所有毕业班的纪念物,若干年后,随着毕业孩子们的返校,纪念物会在老师的陪伴下重新开启,重温自己难忘的年少时光。岁月荏苒,时光墙的主人也在不断地更替,不变的始终是墙后透出的几丛青竹。
文化的表达不但要平铺直叙,还要融入孩子们日常的生活情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校园既有美景,也有故事,更有气节和精神。
3、基于功能的形式创新
将景观从细节中加以表达,多方面演绎设计主题,这次的校园改造根据学校的功能重新梳理,让每个区域都具其功能特点,并在中式审美的格调中进行形式的创新,细节上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使景观可触摸、可观赏、可使用,增强景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他们的情感反馈,才能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场所感。
首先,我们根据学校的分区功能需求,用条石路以及透水铺砖分隔了不同的功能区域,条石路用于校园的入口至白色园洞墙突出入口仪式感,后区的庭院主要使用古典的青砖以及冰裂纹以突出古典园林风格,其余的部分使用拼色陶瓷透水砖,保证生态的同时又在古典风格中增加一丝生动。
其次,校园是师生们学习交流的场所,为交流提供场地的公共空间必不可少,在这次的设计中,我们增加了许多的整石台阶以及座凳矮墙等景物,并且围合成不同尺度的空间,为交往空间提供了不同的场所,如智慧阶梯,时光墙,三百又三十有三士亭等,许多的通道位置也尽量利用空间设置木制座凳,让校园成为师生们可以畅谈读书的场所。
最后,我们在设计中尽量考虑到师生日常校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注重尺度,所有的通道都采用无障碍措施,细节都做了倒角处理,还针对青少年年龄的特点,设计了不同高度的台阶与座凳,加强空间场所体验的同时为青少年好动的行为多样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尽管引领校园文化生活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校长、师长和管理层,但是一个学校场所精神的改变确是润物细无声般的融入在学生老师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和人文教育最为直接的途径。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活动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知美德,便能达到优良的德育成效。延安中学中式美学的校园环境的营造,深深的影响了孩子们的行为、学校日常活动乃至于发布通知的形式,引起了学校文化生活的显著变化。
一个场景:
校园里,下课时分,常常见到同学和老师三三两两围坐在榕树下、石碑旁、石凳上,或促膝而谈,或低头看书,鸟语,花香,榕荫和代表着学校文化的各种石件、题刻伴随着奋斗的青春。
1、老榕古碑边读书的孩子们
一则通知:
四月春日,学校为了表彰品学兼优的孩子以及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教职工,召开表彰大会,传统风貌的宣传栏里的通知是这样写的:
自古文墨圣地,今又教界名庠。唐肇府学,宋辟孔庙,明置贡院,清设提督。科甲鼎盛,名贤辈出。十室九书室,十客九青衿。宋贤诗云:“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斯为吾延安母校也。己亥之春,盛世恭逢,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兹定肆月叁日,于本校举行第二届延安盛典,特对爱岗敬业之师者,品学兼优之学子,旌之扬之。
别具匠心的文言文文体的通知让校园充满了国学气息,让每个路过的学生都驻足观看,对校园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宣传栏里文言风格的通知
一场活动:
在中式传统风貌的校园环境里,举办了浓浓传统味的表彰活动,学校设置了针对优秀学生以及特殊贡献的教职员工的奖项:青衿少年、鸿鹤少年、智慧少年、风雅颂延安美少年、鹤翔班级、木铎奖、木棉奖、润物奖。每个奖项的名称都出自国学经典诗句,如青衿少年:青衿,古代学子之服饰,后泛指读书人。语出《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学院前巷历来人文荟萃,学府林立,宋人吕祖谦诗云:“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即指此处。青衿奖为延安中学授予学子的最高奖项。
每一个奖项都蕴含深意,在中式风貌的校园中,经典引领学生们的前进,让延安成为最具国学文化特色的中学。
老城区学校的更新,也是当前城市更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在城市文化彰显和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如此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教学成就的学校,应该打造一个什么风格的校园景观装饰?优秀的莘莘学子们又需求一个什么样的校园环境?如何在校园更新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景观风格的表达,实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回归、继承和发扬光大,实现与日常教学生活的融入,是设计师的一个挑战,也是学校,是这个城市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挑战。
一、设计表达
从景观的概念来理解景观的构成,景观可以理解成景与观的统一,景是景色,客观存在的事物,观是人们对客观景物的感受。通过景观的概念我们把景观的构成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物质是形态,包括颜色、大小、材质、体量、空间等我们能直观地看到的东西。精神是寓意于形态之中的深层内涵,这种深层内涵源于景观所服务对象的文化提炼。
1、传承文化的中式审美
传统文化,是一种在文明演化过程中不断积累汇集而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形式,是一个民族历史上不断沉淀的思想、风俗、意识形态的总体表现。景观设计应该对周边的历史文脉以及传统文化有个详细的了解,解决景观与文化共生的途径,让地域性、历史性的价值得到升华。学校的景观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典雅、庄重、朴素、自然的现代景观。
延安的大门在原来旧的大门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古建元素的屋檐,厚重的横梁加上斗拱的装饰烘托出延安中学作为府学的前世。入口铺设了厚重的花岗岩条石板主路,强调中式审美的中轴线,轴线的东侧设计了博物廊,展示延安中学施工时挖出的古代柱础,增强入口区的叙事性同时美化了教学行政楼的立面,附带的前厅为教学楼打造了具仪式感的入口。
景观设计的神来之笔是轴线末端的一道白色门洞景墙,上刻颜体“博文约礼”,是为延安校训,景墙既为入口区轴线的精彩对景,又成为校园前区与后区的空间分割,完美的解决了原来校园空间没有视线对景以及缺乏仪式感的缺憾。门洞景墙增加了景深,在视觉上反而扩大了空间。景墙的一侧由于地下空间的关系抬高了种植池种植罗汉松桩景,白墙映衬下一树一景,增添不少古韵。感谢校长蔡叶涛先生的坚持,使得这个设计得以实施,最后的效果还是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校园的后院紧邻地铁工地,是个杂院。院中的厕所,正对着大门以及通向操场的通道。这次的改造将厕所拆除,挪到西面的角落,将空出的场地根据空间尺度做了个半廊,成为后区的景观主景,两侧的空间分别作为通道以及古典小庭院,置石、青砖、地雕以及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鸡爪槭、桂花、腊梅、迎春等植物,打造了一个具有福州古典园林特色的小空间,6米高的白墙适度留白,凸显中式审美的意境。
2、延安中学历史悠久
200多年前,清乾隆朱筠任福建学政,相当于现在省教育部门官员。朱筠非常惜才,福建的学士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备了礼物想要献给他。但这位朱大人不收礼,他只要两试名列前茅的333位学士,各献一块刻有自己名字的石头给他。1780年,这些石头送进提督福建学院署(现为延安中学),聚成了假山,朱筠在假山上建亭,命名为“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还写下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记》,此后传为美谈。因此,这次的设计构思中,我们在后院利用空间设置了一座半亭,牌匾上便镌刻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知名的书法家张潜华先生,为校园的大门,景亭,壁雕等处题字:“光明在前”、“师严道尊”(图7)、“博文约理”等,蒋平畴先生则书写了“三百三十有三士亭” (图8),以及诗人吕祖谦寓居福州三坊七巷时写下的诗句:“路逢十客九矜青,半是同窗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加上校园内原有的温家宝题词,“励”字石刻等,构成一个尊儒重学的校园环境。
智慧阶梯处我们选用了各学科的经典语句公式镌刻在石阶侧面,绿荫如盖的榕树下,师生们或席或坐,畅游知识的海洋。
校园中部的时光墙则承载起桥园记忆最重要的环节,书架式设计的钢构墙体可以放下所有毕业班的纪念物,若干年后,随着毕业孩子们的返校,纪念物会在老师的陪伴下重新开启,重温自己难忘的年少时光。岁月荏苒,时光墙的主人也在不断地更替,不变的始终是墙后透出的几丛青竹。
文化的表达不但要平铺直叙,还要融入孩子们日常的生活情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校园既有美景,也有故事,更有气节和精神。
3、基于功能的形式创新
将景观从细节中加以表达,多方面演绎设计主题,这次的校园改造根据学校的功能重新梳理,让每个区域都具其功能特点,并在中式审美的格调中进行形式的创新,细节上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使景观可触摸、可观赏、可使用,增强景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他们的情感反馈,才能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场所感。
首先,我们根据学校的分区功能需求,用条石路以及透水铺砖分隔了不同的功能区域,条石路用于校园的入口至白色园洞墙突出入口仪式感,后区的庭院主要使用古典的青砖以及冰裂纹以突出古典园林风格,其余的部分使用拼色陶瓷透水砖,保证生态的同时又在古典风格中增加一丝生动。
其次,校园是师生们学习交流的场所,为交流提供场地的公共空间必不可少,在这次的设计中,我们增加了许多的整石台阶以及座凳矮墙等景物,并且围合成不同尺度的空间,为交往空间提供了不同的场所,如智慧阶梯,时光墙,三百又三十有三士亭等,许多的通道位置也尽量利用空间设置木制座凳,让校园成为师生们可以畅谈读书的场所。
最后,我们在设计中尽量考虑到师生日常校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注重尺度,所有的通道都采用无障碍措施,细节都做了倒角处理,还针对青少年年龄的特点,设计了不同高度的台阶与座凳,加强空间场所体验的同时为青少年好动的行为多样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场所精神的改变引起校园文化生活的变化
尽管引领校园文化生活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校长、师长和管理层,但是一个学校场所精神的改变确是润物细无声般的融入在学生老师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和人文教育最为直接的途径。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活动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知美德,便能达到优良的德育成效。延安中学中式美学的校园环境的营造,深深的影响了孩子们的行为、学校日常活动乃至于发布通知的形式,引起了学校文化生活的显著变化。
一个场景:
校园里,下课时分,常常见到同学和老师三三两两围坐在榕树下、石碑旁、石凳上,或促膝而谈,或低头看书,鸟语,花香,榕荫和代表着学校文化的各种石件、题刻伴随着奋斗的青春。
1、老榕古碑边读书的孩子们
一则通知:
四月春日,学校为了表彰品学兼优的孩子以及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教职工,召开表彰大会,传统风貌的宣传栏里的通知是这样写的:
自古文墨圣地,今又教界名庠。唐肇府学,宋辟孔庙,明置贡院,清设提督。科甲鼎盛,名贤辈出。十室九书室,十客九青衿。宋贤诗云:“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斯为吾延安母校也。己亥之春,盛世恭逢,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兹定肆月叁日,于本校举行第二届延安盛典,特对爱岗敬业之师者,品学兼优之学子,旌之扬之。
别具匠心的文言文文体的通知让校园充满了国学气息,让每个路过的学生都驻足观看,对校园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宣传栏里文言风格的通知
一场活动:
在中式传统风貌的校园环境里,举办了浓浓传统味的表彰活动,学校设置了针对优秀学生以及特殊贡献的教职员工的奖项:青衿少年、鸿鹤少年、智慧少年、风雅颂延安美少年、鹤翔班级、木铎奖、木棉奖、润物奖。每个奖项的名称都出自国学经典诗句,如青衿少年:青衿,古代学子之服饰,后泛指读书人。语出《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学院前巷历来人文荟萃,学府林立,宋人吕祖谦诗云:“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即指此处。青衿奖为延安中学授予学子的最高奖项。
每一个奖项都蕴含深意,在中式风貌的校园中,经典引领学生们的前进,让延安成为最具国学文化特色的中学。
- 上一篇:校园文化景观创新设计
- 下一篇:图书馆党史文献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