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河北商贸学校大厅文化设09-13
- 中国学校文化建设大趋势07-26
-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2206-09
- 沈阳中医院学校校园文化05-24
- 学校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11-17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让红色教育“红”起来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7-09 15:15:15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所谓红色教育,即引导学生树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随时随地准备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的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探索与研究,让红色教育在“红”起来。
一、实践活动,挖掘红色教育的一股清泉
新课程背景下,综合性实践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设置了方方面面的实践活动,推动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这些实践活动,挖掘了一股股红色教育的清泉。
如“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着有效渗透红色教育的活动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1.积累活动。古今中外的爱国诗歌、歌曲、名人名言、对联、格言警句、历史史实、成语典故,学生们积累的爱国素材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我坚信,积累不仅是一个量化写作材料的活动,更是一个灵魂洗礼、嬗变的过程。
2.演讲活动。演讲主题自然是红色教育,内容侧重于介绍本地爱国人士的典型事例,要求凸显学生们的心理认知与情感熏陶,促进了学生们写作、演讲、情感多方面的多重升华。
3.采访活动。采访对象有学校的德育校长,有陵园的管理人员、教育基地的工作者,还有著名的爱国人士。结束之余,学生们要写出一篇爱国教育活动的小通讯,以深化本次活动效果。
活动之余,学生们在写日记的时候真实记录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话语为红色教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日记中,不少学生开始谋划着第二个学期要到烈士陵园植树、扫墓。
二、经典诵读,培植红色教育的一株苍松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当前,人们在单一地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品名著,记汉字,背诗词等影视盛宴,经典诵读也在各大中小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师应该以经典诵读为契机,培植一株株红色教育的苍松。
以八年级上册“诵读欣赏”之“革命烈士诗二首”为例,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要求学生深入比较了两首诗的异同。课堂上,学生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把牢底坐穿》《花》这两首诗所表现的,诗人为革命、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与意志,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心理震撼与共鸣。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很多的革命诗歌,如秋瑾的《月》《梅》《望乡》,毛泽东的《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惯于长夜过春时》,陈毅的《梅岭三章》等,这些诗作或直抒胸臆,或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显露了革命志士的信仰与胸怀。在课余时间长期诵读这些革命经典,自然会于初中生的心灵深处根植一株株红色教育的苍松,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立足文本,夯实红色教育的一方沃土
众所周知,教材编选的文章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不少篇目都渗透着浓浓的爱国情感,是夯实红色教育的一方沃土。
1.壮丽山河。以“江山多娇”的主题来组织文章的有《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等文章,其从祖国的五湖四海着笔,有出名的、不出名的,大陆的、海峡的,古人笔下的、今人眼中的山河美景。教师通过结合电教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祖国气势磅礴、神奇秀丽的如画风光,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红色教育悄然渗透其中。
2.悠久文化。以“长征之歌”组材选编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萧华的两首《长江组歌》,还有《老山界》《草》等文章,这些是红色教育最直观、生动的篇目,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一朵夺目的浪花。此外,像《社戏》《端午节》等文章中渗透的民俗风情,“诵读欣赏”中编排的对联、现代诗、古代诗,甚至于《巍巍中山陵》《苏州园林》等文章,“名著推荐与阅读”中的文化典籍,都是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红色教育的极佳素材。
3.科技成果。如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两则文章,由此宕开一笔,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了本书中其它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的篇目,让他们充分领略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此外,《“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文记录了中国第一艘载人太空船成功发射的历史时刻,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禁热血沸腾,这些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教材中并不鲜见,敏锐地捕捉它们,可以成功地进行红色教育。
总之,爱国情怀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千百年来仁人志士传诵不衰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嬗变,爱国情怀的内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红色教育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实践活动,挖掘红色教育的一股清泉
新课程背景下,综合性实践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设置了方方面面的实践活动,推动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这些实践活动,挖掘了一股股红色教育的清泉。
如“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着有效渗透红色教育的活动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1.积累活动。古今中外的爱国诗歌、歌曲、名人名言、对联、格言警句、历史史实、成语典故,学生们积累的爱国素材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我坚信,积累不仅是一个量化写作材料的活动,更是一个灵魂洗礼、嬗变的过程。
2.演讲活动。演讲主题自然是红色教育,内容侧重于介绍本地爱国人士的典型事例,要求凸显学生们的心理认知与情感熏陶,促进了学生们写作、演讲、情感多方面的多重升华。
3.采访活动。采访对象有学校的德育校长,有陵园的管理人员、教育基地的工作者,还有著名的爱国人士。结束之余,学生们要写出一篇爱国教育活动的小通讯,以深化本次活动效果。
活动之余,学生们在写日记的时候真实记录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话语为红色教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日记中,不少学生开始谋划着第二个学期要到烈士陵园植树、扫墓。
二、经典诵读,培植红色教育的一株苍松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当前,人们在单一地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品名著,记汉字,背诗词等影视盛宴,经典诵读也在各大中小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师应该以经典诵读为契机,培植一株株红色教育的苍松。
以八年级上册“诵读欣赏”之“革命烈士诗二首”为例,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要求学生深入比较了两首诗的异同。课堂上,学生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把牢底坐穿》《花》这两首诗所表现的,诗人为革命、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与意志,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心理震撼与共鸣。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很多的革命诗歌,如秋瑾的《月》《梅》《望乡》,毛泽东的《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惯于长夜过春时》,陈毅的《梅岭三章》等,这些诗作或直抒胸臆,或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显露了革命志士的信仰与胸怀。在课余时间长期诵读这些革命经典,自然会于初中生的心灵深处根植一株株红色教育的苍松,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立足文本,夯实红色教育的一方沃土
众所周知,教材编选的文章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不少篇目都渗透着浓浓的爱国情感,是夯实红色教育的一方沃土。
1.壮丽山河。以“江山多娇”的主题来组织文章的有《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等文章,其从祖国的五湖四海着笔,有出名的、不出名的,大陆的、海峡的,古人笔下的、今人眼中的山河美景。教师通过结合电教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祖国气势磅礴、神奇秀丽的如画风光,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红色教育悄然渗透其中。
2.悠久文化。以“长征之歌”组材选编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萧华的两首《长江组歌》,还有《老山界》《草》等文章,这些是红色教育最直观、生动的篇目,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一朵夺目的浪花。此外,像《社戏》《端午节》等文章中渗透的民俗风情,“诵读欣赏”中编排的对联、现代诗、古代诗,甚至于《巍巍中山陵》《苏州园林》等文章,“名著推荐与阅读”中的文化典籍,都是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红色教育的极佳素材。
3.科技成果。如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两则文章,由此宕开一笔,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了本书中其它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的篇目,让他们充分领略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此外,《“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文记录了中国第一艘载人太空船成功发射的历史时刻,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禁热血沸腾,这些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教材中并不鲜见,敏锐地捕捉它们,可以成功地进行红色教育。
总之,爱国情怀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千百年来仁人志士传诵不衰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嬗变,爱国情怀的内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红色教育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 上一篇:彰显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 下一篇:红色文化展览馆设计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