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河北商贸学校大厅文化设09-13
- 中国学校文化建设大趋势07-26
-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2206-09
- 沈阳中医院学校校园文化05-24
- 学校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11-17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7-11 14:27:35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怎样的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办学需求和发展?
对当前基础教育理念变革的认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是一所学校成功的核心
如何真正地关注学生和尊重学生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最为迫切的问题。——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李奕
校园、教室、学校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蕴含着教育的因素;老师学生每一个人都是创造教育资源的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生命幸福的成长。——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
笔者联想起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所言“一切人类的学识和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克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服务。”
校园规划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否可以定义成: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如何生活和成长的乐园呢?!
教育建筑的建设是一个需要从整体系统管理和控制的工程
关于学校建设标准与非标准问题——学校特色的体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流派和教育模式,多种多样的办学体制和办学规模都使得今天的教育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育设施建设面对的是诸多不尽相同的新问题、新情况、新任务。然而,大量新建学校建设设计实践中,往往首先面对的是一份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学条件标准任务书和不负责未来学校运营与管理的各级教育基建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未来建成的学校是否符合待定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硬件的空间功能设置是否与未来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相匹配,这些都不得而知。相关部门主管是主而不管,设计人员则是无的放矢地做设计。这也难怪许多新学校在进驻之后不久便要“二次更新”了。 回眸反思,面对这些年来中国教育的巨大变化和发展,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流派和教育模式、多种多样的办学体制和办学规模,用统一的“标准”对应办学差异上的“非标”,这样的“标准”是否还“准”?教育资源设置的合理与否只有建立在教学设施、设计理念与每一个不同的办学个体差异相匹配的前提下,教育资源的真正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学校规划设计不是若干标准指标下功能房间的罗列。校园规划设计的标准亦应及时调整和对接教育一线特色教与学模式的转变需求;建议教委、发改委等各级主管部门对规划设计中办学标准灵活把握(即使是投资总量掌控下部分标准的灵活掌控),以适应不同学校建设的实际需求。
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的关注点——交流与沟通空间的创造
校园规划设计的关注点:应当首先放在如何充分表达和挖掘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传承上;放在如何平衡好教育建筑的功能性和文化性的建设与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相契合上;放在如何建立和促成师生与校园环境文化之间形成情感互动和谐共生上。建筑空间环境作为人们行为的载体,两者之间能否形成“对话”就理应成为设计中追求的核心目标,理应成为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的核心关注点。而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互塑造和改变则来源于在校期间老师和同学彼此之间学习、生活全方位沟通交流的成长中。
一个学校仅仅在大的规划功能格局上的成功只能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校园设计很多方面表现在许许多多的细节处理上。这些年来对校园不同环节、细节处理的积累和关注,应该是工作室作为一个面向基础教育建筑设计的专业化团队最大的心得和收获之一。无论是平面功能空间布局,抑或是材料安全构造,细节的处理往往与师生日常使用紧密相连。细节处理不仅体现着设计中对建筑完整度的把控能力,更表达着设计者对学校师生的人文关怀。
以学校最基本最核心的普通教学单元的设计为例,教室不仅仅是学习场所,同时又是学生的生活场所。虽然不同学年学生的教室规划有所不同,但教室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空间的确是一个学校建筑中最核心重要的单元。这如同在一个酒店的设计中,客房的设计是酒店设计的核心单元一样。这一点是与许多校长探讨沟通设计时大家的共同感受。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往往关注比较一下他们在普通教室上的建设和使用管理状况,便可见倪端。
普通教室单元空间功能复合的回归和延伸,令其承载了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授课空间、自我学习空间、多媒体视听、分小组团队的活动空间、整理内务的空间(用水空间:清洁、饮水、洗手、杂物储藏等)、进餐空间(中餐)、教师办公角(供教师用的桌子和柜子)、教材角和小型读书角(相对独立和安静的小空间)、学生自我的贮藏柜、班级文化的宣传与展示空间、有归属感的教室单元附属延伸活动空间(有条件的情况下)。
绿色生态节能理念的体现与校园建筑的永续更新发展
校园的绿色生态节能理念的设计本身包含了两个不同层面的意义:建筑本身在有效使用周期内可持续性的节能低碳技术应用――绿色建筑;更为有意义的是学校教育理念中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手段――绿色生活。对于绿色生态节能理念的设计应用可采用可视化的手段;我们主张选择的技术和概念一定要以适合国内及地域技术经济发展现状的成熟做法为前提,否则有时会事与愿违。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首先强调对地域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特征的适应与利用是最根本的绿色与环保的体现。
在校园建筑的永续更新发展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按照我们国家对建筑设计建造使用年限的标准,现存正在使用的中小学校在其原有设计的建筑结构安全使用年限内许多都面临更新、局部重建或改建、扩建和重新利用等问题。在校园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建筑师往往面对的是如何在既有的环境因素来开始自己对未来的思考这一问题。在一片混沌与旧有的空间中开始寻觅,逐渐对未来校园环境的思考变得明朗起来,并建立起新的秩序。在校园的更新改造过程中,依据学校未来管理发展的总体构想对既有校园进行整体规划的梳理、保留和重生,同样体现着校园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避免见缝插针式的校园改扩建。这一理念在我们设计的北师大附中的校园整体更新改扩建工程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的建设
校园规划设计往往是与校园文化营建相结合的。在强调校园文化营建艺术性的同时,我们更主张对学校本身个性文化的挖掘与历史传承,避免校园文化强迫式放之四海皆准的口号式表达。例如,北京师大附中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承;新北川中学的爱心铭记;北京实验二小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熏陶和“以爱育爱”教育;北京实验二小兰州分校对校本部与兰州地域文化的结合;蚌埠二中李新义校长提出的共同家园…… 在校园文化的个性营建中,应鼓励促成本校师生参与的互动思想。校园文化的建设如同一个家的营造,不应是一挥而就的快餐展示,而是主人自己在时间岁月和情感的积蓄中注入灵魂和格调的结果。
对当前基础教育理念变革的认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是一所学校成功的核心
如何真正地关注学生和尊重学生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最为迫切的问题。——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李奕
校园、教室、学校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蕴含着教育的因素;老师学生每一个人都是创造教育资源的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生命幸福的成长。——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
笔者联想起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所言“一切人类的学识和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克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服务。”
校园规划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否可以定义成: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如何生活和成长的乐园呢?!
教育建筑的建设是一个需要从整体系统管理和控制的工程
关于学校建设标准与非标准问题——学校特色的体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流派和教育模式,多种多样的办学体制和办学规模都使得今天的教育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育设施建设面对的是诸多不尽相同的新问题、新情况、新任务。然而,大量新建学校建设设计实践中,往往首先面对的是一份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学条件标准任务书和不负责未来学校运营与管理的各级教育基建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未来建成的学校是否符合待定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硬件的空间功能设置是否与未来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相匹配,这些都不得而知。相关部门主管是主而不管,设计人员则是无的放矢地做设计。这也难怪许多新学校在进驻之后不久便要“二次更新”了。 回眸反思,面对这些年来中国教育的巨大变化和发展,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流派和教育模式、多种多样的办学体制和办学规模,用统一的“标准”对应办学差异上的“非标”,这样的“标准”是否还“准”?教育资源设置的合理与否只有建立在教学设施、设计理念与每一个不同的办学个体差异相匹配的前提下,教育资源的真正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学校规划设计不是若干标准指标下功能房间的罗列。校园规划设计的标准亦应及时调整和对接教育一线特色教与学模式的转变需求;建议教委、发改委等各级主管部门对规划设计中办学标准灵活把握(即使是投资总量掌控下部分标准的灵活掌控),以适应不同学校建设的实际需求。
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的关注点——交流与沟通空间的创造
校园规划设计的关注点:应当首先放在如何充分表达和挖掘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传承上;放在如何平衡好教育建筑的功能性和文化性的建设与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相契合上;放在如何建立和促成师生与校园环境文化之间形成情感互动和谐共生上。建筑空间环境作为人们行为的载体,两者之间能否形成“对话”就理应成为设计中追求的核心目标,理应成为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的核心关注点。而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互塑造和改变则来源于在校期间老师和同学彼此之间学习、生活全方位沟通交流的成长中。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设计的重要性
一个学校仅仅在大的规划功能格局上的成功只能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校园设计很多方面表现在许许多多的细节处理上。这些年来对校园不同环节、细节处理的积累和关注,应该是工作室作为一个面向基础教育建筑设计的专业化团队最大的心得和收获之一。无论是平面功能空间布局,抑或是材料安全构造,细节的处理往往与师生日常使用紧密相连。细节处理不仅体现着设计中对建筑完整度的把控能力,更表达着设计者对学校师生的人文关怀。
以学校最基本最核心的普通教学单元的设计为例,教室不仅仅是学习场所,同时又是学生的生活场所。虽然不同学年学生的教室规划有所不同,但教室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空间的确是一个学校建筑中最核心重要的单元。这如同在一个酒店的设计中,客房的设计是酒店设计的核心单元一样。这一点是与许多校长探讨沟通设计时大家的共同感受。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往往关注比较一下他们在普通教室上的建设和使用管理状况,便可见倪端。
普通教室单元空间功能复合的回归和延伸,令其承载了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授课空间、自我学习空间、多媒体视听、分小组团队的活动空间、整理内务的空间(用水空间:清洁、饮水、洗手、杂物储藏等)、进餐空间(中餐)、教师办公角(供教师用的桌子和柜子)、教材角和小型读书角(相对独立和安静的小空间)、学生自我的贮藏柜、班级文化的宣传与展示空间、有归属感的教室单元附属延伸活动空间(有条件的情况下)。
绿色生态节能理念的体现与校园建筑的永续更新发展
校园的绿色生态节能理念的设计本身包含了两个不同层面的意义:建筑本身在有效使用周期内可持续性的节能低碳技术应用――绿色建筑;更为有意义的是学校教育理念中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手段――绿色生活。对于绿色生态节能理念的设计应用可采用可视化的手段;我们主张选择的技术和概念一定要以适合国内及地域技术经济发展现状的成熟做法为前提,否则有时会事与愿违。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首先强调对地域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特征的适应与利用是最根本的绿色与环保的体现。
在校园建筑的永续更新发展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按照我们国家对建筑设计建造使用年限的标准,现存正在使用的中小学校在其原有设计的建筑结构安全使用年限内许多都面临更新、局部重建或改建、扩建和重新利用等问题。在校园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建筑师往往面对的是如何在既有的环境因素来开始自己对未来的思考这一问题。在一片混沌与旧有的空间中开始寻觅,逐渐对未来校园环境的思考变得明朗起来,并建立起新的秩序。在校园的更新改造过程中,依据学校未来管理发展的总体构想对既有校园进行整体规划的梳理、保留和重生,同样体现着校园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避免见缝插针式的校园改扩建。这一理念在我们设计的北师大附中的校园整体更新改扩建工程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的建设
校园规划设计往往是与校园文化营建相结合的。在强调校园文化营建艺术性的同时,我们更主张对学校本身个性文化的挖掘与历史传承,避免校园文化强迫式放之四海皆准的口号式表达。例如,北京师大附中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承;新北川中学的爱心铭记;北京实验二小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熏陶和“以爱育爱”教育;北京实验二小兰州分校对校本部与兰州地域文化的结合;蚌埠二中李新义校长提出的共同家园…… 在校园文化的个性营建中,应鼓励促成本校师生参与的互动思想。校园文化的建设如同一个家的营造,不应是一挥而就的快餐展示,而是主人自己在时间岁月和情感的积蓄中注入灵魂和格调的结果。
-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最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建设
- 下一篇: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