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河北商贸学校大厅文化设09-13
- 中国学校文化建设大趋势07-26
-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2206-09
- 沈阳中医院学校校园文化05-24
- 学校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11-17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7-24 14:27:01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现在,“四个自信”已写入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文化自信已上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说明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提升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建设,今后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地方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强化地域认同的基础。因此,保护并培育积极健康的地方文化,对于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加强新时代中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运用
地方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和特定的地理環境中,通过长期的交流、碰撞、融合,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淀,它包括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性格气质等各个方面的地方特点。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虽然由于每一种地方文化产生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具有明显差异,导致它们都具有较为突出的地方特色,但是诞生在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母体之下,使得地方文化在精神内核上,都具有鲜明的一致的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如强调以人为本、道德自律、伦理关系等朴素的生存意识,以及重视平衡发展、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等。这种内在精神的相近,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整体生态。如“齐鲁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晋商文化”“燕赵文化”等,每一种地方文化都各自独立,成为一个地方最具特色的人文现象和传承不衰的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都是一个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哲学、法律、宗教、文学、艺术等社会精神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都是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文化的基石和骨干。在每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中,不仅能够看到一个区域内的古今溯源和沧海桑田,还能够看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魂脉和气运。这些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不仅是区域内人民不可或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在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和一代又一代人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潜移默化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地方文化是一个区域由历史发展、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各方面综合作用而得来的产物,是区域内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积淀而成的。它们来源于群众,反映着区域内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变迁,因而必然能够得到本区域内民众的高度认同,是培育当地民众文化自信的关键要素。因此,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应以提升地方文化自信为基础。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中国的社会关系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人们对于文化的自信其实也是如此:以自己所生长的地域为中心,只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文化有着充分的自信,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树立起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自信。
培育对地方文化的自信,离不开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运用。树立地方文化自信的首要前提是要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认知地方文化,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地方文化对于树立全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要想建立起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就很困难。而对于地方文化的认识,不能简单地以好或不好、先进或落后、强势或弱势来评价。这是因为每一种不同的地方文化,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区域共同作用的产物,都有其产生的文化土壤。因此,想要正确认识地方文化,首先要尊重每一种不同的地方文化,充分认识到多元化的文化并存才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只有文化多元发展,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化拥有平等的发展空间,才能够推动文化之间的互动,彼此取长补短;才能够加速文化实践的生机勃发,产生丰硕的文化成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够推动地方文化大步前进,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而对于地方文化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地域内部的文化认同,缺乏内部认同的文化往往会在与其他文化碰撞时丢失或沦为附庸。因此,加强文化自信应以地方文化为切入点,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和潜力,使之更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成为凝聚全民族的向心力。而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不仅能够保存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强化地方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能够传承地方乃至国家的历史文脉,能够凝练地方和民族的精神气质,增强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自信,推动地方的文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地方实践。
首先,要积极培育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人是文化的存在”。地方文化是生活在这个区域里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其集体创造、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可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因而,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加强当地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参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地方文化融入社会教育体系之中,加强宣传和推广,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以学校和各级宣传部门为主体,开展规范的教育宣传,建立长效的推广机制,构建全方位的地方文化宣传教育网络。学校、社区和新闻媒体等可以定期举办地方文化主题活动,引导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层次的民众都能广泛参与,全面深入地了解本地的历史地理、民俗物产、名家名人等特色文化,通过接触了解,逐步认识地方文化的价值与艺术魅力,形成對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及归属感,进而产生喜爱之情,产生深入探究地方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的理念。同时,通过宣传引导,不断鼓励民众进一步挖掘地方文化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价值,引导民众深入领悟地方文化自信与中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从而以更为自觉自信的态度去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在推进地方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使地方文化自强自信,成为本区域内民众的共识,成为一种强劲而持久的精神动力,不断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兴盛。
其次,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地方文化的生命力和最大魅力,就是在于其鲜明独特的个性和民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因此,新时代地方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方向,要用全新的理念、内容和实践去修正旧有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发展方式和价值取向,彰显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表明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主张,形成地方文化在新世纪新时代的新面貌。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个性魅力,如历史沿革、风景名胜、饮食文化,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典故、戏曲、建筑、名人等。要大力加强资源环境与文化内涵相结合,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如红色文化、湿地文化等。要坚持发展与创新相结合,充分挖掘地方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名人古迹等因素,打造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这是地方文化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精心培育和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方文化也是这样,既是地域的,又是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很多地方特色文化经过精心培育打造都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方面,地方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艺术魅力、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庞大的受众群体,既可以成为新的地方宣传名片,又可以打造成为地方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地方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为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地方文化尤其是好的文化品牌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同时又是民族文化多元的有力佐证,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因此,今后各地在扶持地方文化发展时,要精心培育地方文化品牌,着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让越来越多的地方文化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地方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否则即便有再多的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没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要形成国内外知名文化品牌的目标也很难实现。另外,在地方文化的开发建设中格局要高、思路要宽,尽最大可能地将地方文化品牌的开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实现区域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加強不同地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碰撞而发展的。地方文化也是如此。由于历史传统等原因所致,虽然每一种地方文化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但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每一种地方文化都有自己重点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导致每一种地方文化都会有自己关注的局限性。因此,各地在加强地方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拓宽思路,突破地域局限,加强跨区域的文化交流与学习合作,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其他地方文化的精髓,不断地丰富和提高地方文化的活力,不断地增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
一、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运用
地方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和特定的地理環境中,通过长期的交流、碰撞、融合,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淀,它包括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性格气质等各个方面的地方特点。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虽然由于每一种地方文化产生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具有明显差异,导致它们都具有较为突出的地方特色,但是诞生在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母体之下,使得地方文化在精神内核上,都具有鲜明的一致的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如强调以人为本、道德自律、伦理关系等朴素的生存意识,以及重视平衡发展、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等。这种内在精神的相近,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整体生态。如“齐鲁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晋商文化”“燕赵文化”等,每一种地方文化都各自独立,成为一个地方最具特色的人文现象和传承不衰的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都是一个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哲学、法律、宗教、文学、艺术等社会精神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都是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文化的基石和骨干。在每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中,不仅能够看到一个区域内的古今溯源和沧海桑田,还能够看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魂脉和气运。这些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不仅是区域内人民不可或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在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和一代又一代人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潜移默化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地方文化是一个区域由历史发展、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各方面综合作用而得来的产物,是区域内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积淀而成的。它们来源于群众,反映着区域内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变迁,因而必然能够得到本区域内民众的高度认同,是培育当地民众文化自信的关键要素。因此,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应以提升地方文化自信为基础。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中国的社会关系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人们对于文化的自信其实也是如此:以自己所生长的地域为中心,只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文化有着充分的自信,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树立起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自信。
培育对地方文化的自信,离不开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运用。树立地方文化自信的首要前提是要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认知地方文化,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地方文化对于树立全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要想建立起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就很困难。而对于地方文化的认识,不能简单地以好或不好、先进或落后、强势或弱势来评价。这是因为每一种不同的地方文化,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区域共同作用的产物,都有其产生的文化土壤。因此,想要正确认识地方文化,首先要尊重每一种不同的地方文化,充分认识到多元化的文化并存才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只有文化多元发展,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化拥有平等的发展空间,才能够推动文化之间的互动,彼此取长补短;才能够加速文化实践的生机勃发,产生丰硕的文化成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够推动地方文化大步前进,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而对于地方文化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地域内部的文化认同,缺乏内部认同的文化往往会在与其他文化碰撞时丢失或沦为附庸。因此,加强文化自信应以地方文化为切入点,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和潜力,使之更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成为凝聚全民族的向心力。而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不仅能够保存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强化地方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能够传承地方乃至国家的历史文脉,能够凝练地方和民族的精神气质,增强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自信,推动地方的文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地方实践。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发展创新
首先,要积极培育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人是文化的存在”。地方文化是生活在这个区域里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其集体创造、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可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因而,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加强当地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参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地方文化融入社会教育体系之中,加强宣传和推广,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以学校和各级宣传部门为主体,开展规范的教育宣传,建立长效的推广机制,构建全方位的地方文化宣传教育网络。学校、社区和新闻媒体等可以定期举办地方文化主题活动,引导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层次的民众都能广泛参与,全面深入地了解本地的历史地理、民俗物产、名家名人等特色文化,通过接触了解,逐步认识地方文化的价值与艺术魅力,形成對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及归属感,进而产生喜爱之情,产生深入探究地方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的理念。同时,通过宣传引导,不断鼓励民众进一步挖掘地方文化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价值,引导民众深入领悟地方文化自信与中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从而以更为自觉自信的态度去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在推进地方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使地方文化自强自信,成为本区域内民众的共识,成为一种强劲而持久的精神动力,不断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兴盛。
其次,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地方文化的生命力和最大魅力,就是在于其鲜明独特的个性和民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因此,新时代地方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方向,要用全新的理念、内容和实践去修正旧有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发展方式和价值取向,彰显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表明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主张,形成地方文化在新世纪新时代的新面貌。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个性魅力,如历史沿革、风景名胜、饮食文化,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典故、戏曲、建筑、名人等。要大力加强资源环境与文化内涵相结合,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如红色文化、湿地文化等。要坚持发展与创新相结合,充分挖掘地方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名人古迹等因素,打造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这是地方文化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精心培育和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方文化也是这样,既是地域的,又是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很多地方特色文化经过精心培育打造都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方面,地方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艺术魅力、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庞大的受众群体,既可以成为新的地方宣传名片,又可以打造成为地方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地方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为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地方文化尤其是好的文化品牌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同时又是民族文化多元的有力佐证,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因此,今后各地在扶持地方文化发展时,要精心培育地方文化品牌,着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让越来越多的地方文化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地方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否则即便有再多的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没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要形成国内外知名文化品牌的目标也很难实现。另外,在地方文化的开发建设中格局要高、思路要宽,尽最大可能地将地方文化品牌的开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实现区域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加強不同地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碰撞而发展的。地方文化也是如此。由于历史传统等原因所致,虽然每一种地方文化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但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每一种地方文化都有自己重点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导致每一种地方文化都会有自己关注的局限性。因此,各地在加强地方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拓宽思路,突破地域局限,加强跨区域的文化交流与学习合作,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其他地方文化的精髓,不断地丰富和提高地方文化的活力,不断地增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
-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品牌化
- 下一篇:校园科技特色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