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文化素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金火炬时间:2020-01-10 15:38:59来源:佚名 点击量:0

  古汉语中,“文化”是一个动词,即以文“化”人,使人的生命与生活丰富多彩而合乎一定的规范。而文化起始于生命的存在,生命是文化的原点,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没有人没有生命也就谈不到什么文化。同故教育之本真惟在关怀生命、惟在以文化“化”人,提升人之价值,从而促使人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就是发挥弘扬学校生命,激荡人文情怀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学校的生命力在于学校文化;学校的前途在于学校文化;学校的成就大小也在于学校文化。应在学校文化中前行,学校才会在学校文化中攀升。
  中和街小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文化积淀的老校。自1930年建立“培德学堂”到今天的“中和”,成为首届文化名校,注重的就是学校文化的传承与挖掘;注重的就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和自省;注重的就是以“中和”为文化基点,以“继承厚重历史文化,完善形成人文文化,打造经典中和文化”为核心,创设优秀学校文化的管理理念,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积极寻求文化关怀,努力用文化构建校园之真、校园之美、校园之善、校园之乐、校园之健,勾勒出了一幅现代化、高层次,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美好前景。

  一、在办学理念中前行,用先进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1、树立全新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决定行为,为了实现办学理念的引领,我们认真研究,从“中和”出发,提出了“中正仁和德润文光”的校训。意思很明白,“中正”,做人要正中、正直;“仁和”,对人要仁爱、和谐;“德润”,品德要靠浸染润泽;“文光”,要将文化发扬光大。确立以“让每个孩子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把学校建成师生都向往的精神家园”为办学思想。其中高质量的教育包含高质量的师资、高质量的育人环境、高质量的办学条件、高质量的管理、高质量的决策等。树立了“培德育智”的核心价值观,“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学生观、“人人可造,个个有用”的人才观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教师观,坚持“给孩子一生的幸福,给家长永久的喜悦,给社会良好的回报”的追求方向和“汇聚众人之力量,凝聚众人之智慧,激发工作之活力,创造学校之辉煌”的工作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促成了鲜明而又独特的中和精神,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2、確立五大发展战略。
       1)质量立校战略。教育教学质量是社会群众、广大学生家长密切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尺。我们牢固确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将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以此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认可。
  2)科研兴校战略。我们努力探索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办学新路,确立教育科研在素质教育中的先导地位,大兴科研之风,以课题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3)管理强校战略。现代学校的竞争说到底是管理水平的较量。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通过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赢得效益,对人、事、物、时间、信息等要素起到整合作用。
  4)特色发展战略。特色是一所学校的办学亮点,是特色品牌学校的载体之一。经过我们的扎实工作、奋力攻坚,形成了教科研、艺体、社团、管理、德育、科技、书香、校园剧、评价、依法治校等十大办学特色,被授予“全国首届百佳特色小学”荣誉称号。
  5)强强联合战略。实现了三个联合:一是与强校联合,吸收经验。与南京、北京的名校开展交流互动。二是与弱势灾区学校联合,爱心支援。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四川省北川县香泉乡中心小学结成了帮扶对子。三是与兄弟学校联合,优势互补。与淄川区实验小学、临淄金茵小学结成了联谊学校,定期交流互动,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3、明确发展目标。积极落实“一二四五十”的学校总体发展要求:一即突出一个宗旨:让每个孩子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把学校建成师生都向往的精神家园;二即确立两大目标:一是建设名校,提升内涵。二是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四即把握四个第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和谐作为第一导向,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质量作为第一追求;五即瞄准五大发展战略:质量立校战略,科研兴校战略,管理强校战略,特色发展战略,强强联合战略;十即打造十大中和: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的思想中和;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教育内涵的人文中和;具有规范的校本研究机制和高素质科研型教师队伍的科研中和;具有高质量教学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求知中和;具有文明、和谐校风,规范行为和高尚品格的德馨中和;具有鲜明的办学风格、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特色的特色中和;具有高水平现代化教育的数字中和;具有高层次师德、师爱、师魂的师爱中和;具有高水平幼儿教学的精英中和;具有高素质教师、干部队伍的激情中和。
  4、打造美好发展愿景。“人文化、国际化、科技化”是中和街小学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人文化”就是以“淄博文化名校”为出发点,以十大中和特色文化为基础,加大学校文化的建设力度,走内涵发展之路,构建人文、和谐的学校教育体系。“国际化”就是让中和品牌走出国门,开阔视野,实现教育资源的国际化交流,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科技化”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服务。
\
  二、在学习求知上前行,营造书香校园良好氛围

  “面对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我们只有勤于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新时代对和教师的要求。
  1、注重学习完善,丰富自身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学习,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不被时代淘汰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必须不断学习提升,丰富自己的内涵,才更有说服力,才会起到引领的作用。而对待学习,要用淘金的眼光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用淘沙的眼光多寻找自身的不足加以提升。读书学习不是一时的事情,要让人生充满书香。唯有读书,心灵才能净化,心境才能达到一种高层的境界。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我校落实七项措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有力支持。①向学生推荐不同深度、广度的书籍;②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③师生共读;④亲子共读;⑤定期展出学生读书成果;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⑦建立合理的读书评价体系。采取五个结合,构建学校读书生态。①将书香校园建设和新课程实施结合起来;②将书香校园建设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③将书香校园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④将书香校园建设和创建学校文化结合起来;⑤将书香校园建设和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我的带动与引领下,中和校园书香韵味浓厚,文化底蕴深厚,师生心灵得到了滋养和浸润。
\
  三、在学校文化内涵上前行,营造学校文化化境

  文化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基础。
  我校以“精、气、神”为主线,以“精心育才,精诚树才,精功益才,精博铸才,精典成才”为思路,精心打造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使中和校园处处是文化,处处能育人。
  校园中心位置的“中和”石,厚重的泰山花岗岩体上镌刻着欧阳中石先生手书的“中和”。还有围绕四周的“太和石”“保和石”“仁和石”“和谐石”“亲和石”;围绕在“中和石”周围的是学校五幢主体建筑,分别命名为“精忠楼、精华楼、精英楼、精杰楼、精和楼”,寓意中和学校是培育中华英杰的基地,师生成长的摇篮,教育全体师生立志做中华英杰。
  走进精忠楼感受到的是童话般的自然文化;走进精华楼感受到的是深厚、儒雅的儒家文化;走进精英楼感受到的是广博、悠久的地域乡土文化;走进精杰楼感受到的是奉献、高尚的廉政文化;走进精和楼感受到的是悠久绵长的校史文化。精心设计的文化景点,在校园中随处可见。驻足神韵广场,仰望五星红旗,每位师生都对伟大祖国充满着热爱和憧憬;豪气运动场,激励大家做有豪迈气质的中国人;微笑墙让学生体验无处不在的师爱关怀;儒家五圣文化墙展示了儒家治学的博大精深;《二十四孝》文化墙告诉人们百善“孝”为先;明志壁鼓励师生做事先“明志”;劝学墙激励师生“学不可以已”;涂鸦壁给学生以放飞理想的天堂;“中和”壁在讲述汉字演变的同时,提醒每位“中和”人要“致中和”;中和楹联壁上丰富的“中和”联让人赏心悦目。
  散布在校园内的四十八块文化石,姿态各异,或卧或立,用多种字体镌刻了诸如“见贤思齐”、“笃行”等儒学经典,增添了校园环境的人文内涵。师生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命名,使花草树木有了灵性,营造出一种情意绵绵的人文氛围。使置身其中的每个孩子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浸润。
\
  四、要在师生成长上前行,文化润泽于人,实现跨越发展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让文化创造价值,必须让文化融入具体实践。”为了让无形的文化产生有形的效应,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文化的受益者,学校建设形成了“激励教育,成就中和;养成教育,诠释中和;社团活动,丰厚中和”的师生文化体系。
  激励教育,成就中和。积极实施“自信、有为、激情、活力”的“激励教育模式”,突显自信教育,通过十二种激励方式(英雄激励、榜样激励、表扬激励、奖励激励、自我激励、爱国主义激励、重大历史事件激励、成绩激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养成教育,诠释中和。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深入开展了十个方面(自信、惜时、感恩、立志、吃苦、勤奋、诚信、知礼、守纪、友爱)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主题班(队)会、每天的升旗仪式等教育契机,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做到了月月有主题、班班有措施。通过坚持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感恩教育、交通消防安全教育、節能减排教育等多种教育活动,学生懂得了“既明且哲,隐恶扬善”。
  学校发展靠文化,文化奠定靠,只要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不断前行,学校发展定然在文化中不断攀升。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