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河北商贸学校大厅文化设09-13
- 中国学校文化建设大趋势07-26
-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2206-09
- 沈阳中医院学校校园文化05-24
- 学校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11-17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设计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1-08 17:07:47来源:佚名 点击量:0
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设计存在着与企业文化脱节的问题,其传统的运行机制和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大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就业时面对企业需求产生很多的不适应。高职院校必须探索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方式,在校园文化设计中重视对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需要。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培养
1、高职院校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能力是学界基于社会经济转型及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等对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关键能力,是指他们除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一种可迁移技能,是在他们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能力,其内涵主要包含职业操守与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职业理想与职业归属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等。当职业或职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大学生所具备的关键能力可以使他们重新获取未来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从而保障他们的职业发展。由于受国外文化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大学生关键能力的界定缺乏统一的认识,也没有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国家教育和人力资源等部门并没有将对个人关键能力的要求纳入职业标准中。在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开发与培训方面,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关键能力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战略意义,只是把关键能力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进行培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普遍缺乏系统设计,没有完善的体制和计划;教学中仍多采取知识教育的模式,疏于探索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使大学生关键能力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的效果不理想。可以说,当前高职大学生的关键能力与企业岗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关键能力,更加关注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在沟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承受压力能力等方面的欠缺,难以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往往会不断地变换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
2、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承担着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发展任务。优良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合理调节择业期望值,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首先,校园文化设计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可有力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成长。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校园景观环境、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专业教学等,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精神气质,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其次,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融合,可促进学生对地域特色企业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帮助其提高职业意识和职业归属感,从而为其实现就业和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再次,在校园文化设计中融入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探索关键能力培养在具体课程中的实施方式、实施途径与载体,形成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系统认识。高职院校在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中,必须思考如何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企业、学校的双重育人职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服务,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关键能力。
二、以校园文化设计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路径
优秀的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内涵的积淀,又是学校竞争的优势所在。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紧紧围绕学生工作育人的中心任务,通过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推进校园文化的特色设计、品牌设计和实效设计,初步形成了一个学院一个品牌项目(“一院一品”)的学生工作格局,并将“一院一品”工程与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结合,重点建设了一批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展示专业特点、凝聚学校文化特色、师生参与面广、具有示范性和可持续性的学生工作品牌项目,为大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1、拓展校园物质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内涵,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与职业意识。首先,学校致力于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促进学生形成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能力。如在教学区、实训室和生活区等公共区域,结合专业特色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宣传行业动态和经营理念,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发挥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育人职能,用优秀企业文化、先进的价值理念、严谨的职业操守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其次,以“弘扬诚信精神、传承优秀文化”为主题,实施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工程。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倡导“包容互融、和谐温情”的学生宿舍“诚”“恕”文化,跟进实施诚信档案,推行诚信实践学分;贯彻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围绕“人格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三个主题,系统设计和开展“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系列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操守。再次,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平台,涵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校定期邀请“非遗文化”专家、学者和“非遗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讲授相关知识、传授技艺,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发展非遗社团并做好分层、分类、分时引导,多层次、多平台、多元化地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大学生传承与创新的职业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体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
2、提高校园制度文化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首先,学校以校企制度文化对接为保障,建设并不断完善了一套富有“企业化”特色的管理制度。为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实效性,学校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制度建设,从学校到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分步、分层逐级落实。学校结合不同的行业和职业要求,挖掘企业文化内涵,突出道德主题,注重用高尚师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构建“三位一体”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由教师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校内表现进行评价、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学生对自己做出综合自评,切实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在校外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严格按照顶岗实习企业的相关规范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顶岗中学习遵守职业规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习惯,从而真正实现校企对接,在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其次,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契机,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创建企业管理氛围。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以企业名称或品牌命名,常规班级则以模拟企业的形式进行管理,形成“形象礼仪职场化、管理规则职场化、学习情境职场化”的立体格局。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准职业人”的角色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接受、适应职场化的人际关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岗位适应能力。
3、优化校园行为文化的发展引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归属感。学校在校园文化设计中,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挖掘、高度凝练具体化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语言规范和价值追求,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他们对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入学即入职”的理念。帮助学生毕业后迅速地适应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实现学校与企业、社会的无缝对接。此外,学校突出专业特点、资源优势和文化积淀,与企业合作成立“英才培养学院”,使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践等方面集中优势,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行业知识和真实环境下的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
4、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职业感染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学校将职业文化设计中的隐性资源(精神层面的氛围)和显性资源(物质层面的设施)进行有效结合,将学校办学理念、企业核心价值、社会道德规范融入校园文化设计,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职业感染力,促进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同时,学校在班级文化中融入技能元素,在打造班级文化特色、展示班级文化内涵的同时,以多样化的活动、合理的竞争与激励手段,充分发挥班级专业特长与班级技能人才的榜样示范作用。学校以“匠心精神”为主题,通过凝练“匠心精神”内涵、传播“匠心精神”文化,营造崇尚“大国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项目内容选取、教育方法采用、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中,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技能,精益求精打造精品,精雕细琢改善工艺,先“精”“专”再创新,有力地培育了学生的“匠心精神”。
- 上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校园文化建设
- 下一篇:打造"专属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