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河北商贸学校大厅文化设09-13
- 中国学校文化建设大趋势07-26
-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2206-09
- 沈阳中医院学校校园文化05-24
- 学校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11-17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校企合作共建的高职校园文化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1-10 17:09:50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明确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高职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的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教育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甚至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手段之一。但由于建校历史较短,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以及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中的矛盾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缺失。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缺失,内涵建设不足
校园文化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是校风学风不断沉淀的过程。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等已经具有完备或较成熟的管理机制,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仍体现出自觉意识缺失、内涵建设不足的特点。且由于理论指导的缺失,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上出现偏差,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活动,致使校园文化建设表象化、形式化,内涵建设严重不足。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缺失,规划引领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必须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去构架和实现。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未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由于规划引领不足,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教学割裂,与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脱节。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常常简化文化活动,或异化政治性任务,学生参与度低,效果不明显。学生社团活动基本以体育娱乐为中心,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差距较大。在活动的组织落实中更是出现各部门“零敲碎打”的局面,难以形成文化建设的整体特色。
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职业精神维度缺失,价值理性彰显不足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一种共识。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中过分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人才培养的“唯技能化”倾向日益突出,文化建设中过于强调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职业教育的价值理性,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职业精神的培育和文化素质的教育,使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重科技轻人文、重技能轻素养。这样往往只能培养出大量的技术性工人,而无法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人”。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这已经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4.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业文化特色缺失,校企融合不足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征,内在要求其校园文化应该更多地吸收和融入行业企业的特有元素,营造行业特色鲜明的优秀文化。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往往更加强调设备的引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运作形式、企业精神等企业特色文化的学习引进,以及职业氛围的营造等重视不够,校企融合不足,很多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不能适应企业的环境和文化而离职甚至失业。
二、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要建好高职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必须走校企合作共建之路。
1.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和社会区域为依托。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而作为其核心的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高职教育要想自立于高等教育之林,就必须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职文化,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优秀企业文化,与企业合作共建。
2.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造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是职业院校的强校之本,将特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管理等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整体办学特色的形成。而职业院校所特有的文化属性———“职业性”则内在的要求其校园文化更多的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要素。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只有落实校企结合,有效地吸收不同类型行业、企业的优秀文化,才能形成经世致用、百花齐放的高职特色的文化内核和开放协作的大学精神,为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的内在需要
通过校企合作创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共建特色校园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在校企合作文化氛围中,通过对优秀企业文化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职业人”角色的转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学生在专业技能、职业品质等方面与企业实现无缝衔接,在增强了高职院校育人针对性有效性的同时,也为企业获得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捷径。
4.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文化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
深化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来讲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性的意义。高职校园文化中包含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行为及管理方式,也可以对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的品味与内涵,使企业员工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及共赢发展打下基础。
三、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选择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但高职院校毕竟不是企业,其文化共建决不能照搬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学校和专业为主体,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合理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全面谋划,科学布局,深入推进。
1.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三个维度”丰富共建内容
校企文化共建必须以物质文化强化认同、凝聚人心,以制度文化规范行为、激发活力,以精神文化引领校风学风建设,通过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共建。一是塑造物质文化的职业内涵。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二是提升精神文化的职业感染力。精神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校风学风等的集中体现。三是突出制度文化的实用性。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对师生员工行为起着规范和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在制度建设上,一方面要倡导校园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和融入优秀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制度更加健全,真正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2.全面推进落实,通过“四个载体”拓展共建路径
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就必须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第二课堂和教学团队建设”四个载体,全方位、深层次地加以实施。一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落实文化建设。校企双方应通过企业岗位需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通过情景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产业+企业+专业”校企合作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育人。二是在课程建设中体现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上,应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联合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讨课程开发,以“应用”为主旨,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将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课程设置,使优秀企业文化真正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三是在第二课堂中渗透企业文化。第二课堂能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四是校企共建高素质教学团队。教师是“校企合作的文化桥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双师”队伍是校企合作文化共建的重要着力点。同样,企业要选派管理骨干、高级技工到学校兼职,与学校共同组建教学团队,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积极统筹协调,通过“三个保障”促成文化共建
立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定位,调整发展战略,只有以一种开放的理念,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灵活开放的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二是企业要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行业企业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接收教师挂职锻炼、提供兼职教师等,这一切不应被视为企业的负担,相反,应该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因此,企业要主动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把企业文化内涵直接渗透到学生实习实训课程中。通过接受教师挂职锻炼、提供兼职教师,把企业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等直接引进专业教学,促进专业教材的丰富和完善。只有这样,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共建才能更有效率,出效果。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政府切实担起责任,真正破除政策制度阻碍,积极鼓励并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通过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优先获得项目审批权等,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行业、企业及职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提高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形成可靠的运行机制,为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 上一篇:2019校园文化建设
- 下一篇:2019年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