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塑造教育, 构建校园文化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1-22 16:04:20来源:佚名 点击量:0

        应在充分发掘学校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注重提取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历史“基因”,使学校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使学校全体师生焕发旺盛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形成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弘扬优秀的办学理念,提炼办学经验,凸现办学特色。 
  一、构建校园物质文化,营造和谐学习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和感染力,又是创建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必备的物质条件。 
  惠州市一小自迁入新校址以来,近几年经过多方筹措资金500多万元,投入学校建设。扩大了校园面积1230平方米,规划整改了操场,建造了200米的塑胶跑道;扩建了一栋2820平方米的旭日教学楼,增加了12个教室和18个教辅室,功能室由原来的19个增加到31个,并完善了各功能室设施设备的建设,办学规模由原来的24个班增加到36个班;植物园、小小气象站、游乐园等设施齐全,并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图书馆藏书量从三年前的1.4万册增加到4.5万册,从根本上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强了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建设,彻底解决了困扰学校的发展难题,为师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宽阔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 
  二、营造学校制度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制度文化是依据学校科学管理要求设计营造的,具有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等特点。这种制度文化不但能促进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品行的形成,而且可以凝结成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师生中代代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 
  明确部门岗位职责,提高学校管理质量。首先,学校各部门工作分别由学校领导与中层干部分工负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完善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理顺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开展。其次,加强对各科组、年级组等基层部门的管理。学校定期组织科组长和级组长进行校本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教研水平。同时学校通过每学期优秀科组与文明班级的评选等方式加强对科组、年级组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的考核。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管理:一是制度管理,对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行为制订明确的规章制度,并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二是思想管理,即是对教师进行情感和人文关怀。让每一位教师在理念上、思想上和学校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步。三是学习管理,加强教师的学习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四是分层管理,对教师根据教龄长短、教学水平的层次实行分层管理,从而及时了解相关的教科研动态,逐步形成独到的教育见解和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教法,并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三、营造学校精神文化,激发师生精神风貌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对内体现为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对外体现为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内在魅力。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可以激发学生成长上进,可以使之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优良的个人品格。 
  精心设计育人氛围,提升宣传教育效果。营造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提升宣传教育效果。学校以“创一流学校,育一代英才”为办学宗旨,逐步形成“文明守纪,勤奋向上” “自主求知,灵活善学”的校风,“尊师、守纪、勤奋、求知”的学风和“敬业、爱生、求实、创新”的教风,它们无声地向学校全体师生传递着学校的追求目标。 
  自编校本教材,激励师生向上。惠州市第一小学始建于1903年,迄今已走过104年的办学历程,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学校曾培育出爱国将领黄植南、政府要员吴石牛、中外著名企业家杨勋等杰出人士。近年来,学校挖掘本校的教育资源,编写校本教材《走校友成功之路》,记载成功校友成长历程、奋斗过程、成名之后的道德情操。全校师生在深入学习中备受鼓舞,更加富有爱心、责任心。 
  创新校园文化,拓展交流空间。创新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一种气势,一种氛围,一种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在师生共同的愿景下,产生和谐的校园文化。 
  第一是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设计中,要特别注重隐性文化建设与显性文化建设并重,把握好整体的同时突出本校特色。一小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溶于思想深处,奋发出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教师团队精神、科研精神、拼搏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师生获奖累累,成绩显著,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越来越高。 
  第二是文字文化与网络文化结合。学校完善校园建设,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学生及家长间增进沟通。一是网络协作集体备课,通过实践,学校备课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利用校园网进行专题学习和反思。三是利用网上资源阅读教育名家著作,如: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思想研究著作。四是开通“家校通”,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已的小孩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同时广泛征求并吸纳家长中好的意见或建议,适时调整或改进工作。 
  第三是日常教育文化与人格魅力文化结合。尤其是学校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处处起表率作用。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