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每周焦点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每周焦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周焦点 > 内容

以人文情怀涵养校园文化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1-25 16:48:28来源:佚名 点击量:0

      北湖路小学建校于1981年,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近千名,有求知楼、探索楼,教学设备现代、齐全。校园内有大树上百棵,鸟语树花相映成趣。秉持“以人为本,追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校方(以下简称我校)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的人文情怀。
  一、 尊重教师的独创性,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搭桥 
  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希望在教师;学校要发展,必需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放眼高远,追慕大师,并着力培养自己的会反思、能写的名师,从培养教师的人文情怀、涵养文化做起,全面建设研究型教师团队。 
  (一) 欣赏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所长,唤醒其自主发展的潜能 
  教育变革的动力之源在教师,当教师感到自己很重要、想改变的时候,变革的力量一定是最大的;有个班上的学生读书特别有感情,在与带班教师深入沟通以后,我了解到了该带班教师的想法与做法,于是我鼓励她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给机会让她在全校教师会议上汇报交流。一位工作才两年的年青教师,能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同台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这极大地鼓舞了青年教师们专业成长的信心,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职场幸福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老师们钻研业务的劲头更足了。 
  (二)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温总理说:“读书让人温暖。”易中天说:“读书让人安静。”我经常跟老师们说:我们要做有情趣的教师,做以书为友的人――专业书籍要读,心灵滋养的书籍也要读;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升人的精神品位和文化底蕴,而有了文化的根基,就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丰润、更灵动,会让学生的心弦弹拨出更优美的旋律,让学生的生命之河更多些色彩与变幻;一位腹有诗书的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学生的梦想与追求,感染并带动着学生跟自己一起喜欢上读书。
  (三)打造成长共同体,建设合作型教学文化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研究表明,良好的合作型教学文化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我在主持校本培训时强化了教师间的合作研修。经过共同选择,好的课件资料大家主动共享到每间教室的每台电脑;同年级内教案、教具、课件、作业基本统一,年级组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班班齐头并进的教学目标。另外,我们还认真组织每学期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开门办学,请家长、专家、兄弟学校同仁和媒体进课堂,共同为学校常态课堂优质化献计献策。
 \
  二、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学生点燃希望 
  我时刻铭记美国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校长回答媒体提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时说过的那句话: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是啊,每一个学生都如一颗金子会闪闪发光,这更坚定了我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带着信心出发 
  我经常告诉老师的一句话是:教学生6年,看学生16年,想学生60年,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在小学阶段,我们要跟学生相处整整6年,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力,得以健康地发展:既能享受童年成长的纯真快乐,又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培训教师、家长时,我提醒大家铭记: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孩子。 
  (二) 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让每个学生都伴着书香美好成长 
  《读者》上有这样一段话:爱看书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好书会让孩子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会引领孩子做一个正直、守信、有责任感的人。如果学生一年可以读完这50本书,6年下来,他就可以读完300本书,这样,就能为他的人生打下温暖的底色。如今,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我校蔚然成风,学生每天在美妙的背景音乐中静静地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情景,成了我校一道独有的怡人风景。 
  (三) 不遗余力抓养成,让每个学生都在好习惯中走向优秀 
  小学阶段是蒙童养正的关键时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有助于学生走向优秀。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说:在人成功的诸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因此,学校与家庭应共同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而努力。学生个体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习惯不同。有良好听课习惯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会听课、会提问、会阅读、会积累,懂得听重点、学思结合;没有良好听课习惯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讲小话、搞小动作,一节课往往在无所事事中虚度。由此可见,学生成绩的差距往往是在课堂上拉开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应该成为我们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诚然,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家校配合,不断强化。因此,我们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从“听好课、排好队、扫好地、做好操”等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抓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环境育人,让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影响人 
  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对学生的心灵是无声的洗礼。 
  在我校两栋主楼的四个楼梯口,分别挂有一块木雕字牌,它们一起汇成了我校的校训――立德、成行、修学、超越。首先,要成才必先成人,师生都应做有道德、有理想的人,这是我校“立德”的根本出发点。其次,师生还应将理想落实到日常的行为细节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具有行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这是“成行”的具体要求。再次,要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是师生“修学”的需要。最后,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后,就要有所创新,有所超越;既超越他人,也超越自我,这是“超越”的目标诉求。 
  在我校的每一条楼道墙面上,都张贴有格言、诗句或提示语,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言行,积淀我们的校园文化。如“你扔掉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这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提醒;“想想妈妈的唠叨,记住老师强调的,完成今天该做的。”——这是在提醒学生不要忘记父母老师的期望,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放任自流……老师虽为成年人,同样需要人生或教育格言来警醒自己,如“唯有读书才可以支撑我们的生命 ”,“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宽而有度、刚柔相济”,“奇迹就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等等。可以说,在我校校园的每面墙上,那精心书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散发着迷人的教育芳香。 
   有人说,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作为校长,肩负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努力做一个集情趣与思想于一身,无愧于师生的教育工作者。 
\

相关链接: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