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河北商贸学校大厅文化设09-13
- 中国学校文化建设大趋势07-26
-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2206-09
- 沈阳中医院学校校园文化05-24
- 学校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11-17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校长文化——引领发展的精神财富
作者:时间:2015-12-18 13:17:28来源:佚名 点击量:0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在形成学校凝聚力,发挥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衡阳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张琦副教授多年研究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其成果《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一书日前出版,我感觉,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纵观全书,作者以“源”、“变”、“思”、“策”、“行”五个方面、多个章节,从当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基本价值体现入手,具体分析了当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并就当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新局面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当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以及当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书中“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已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有利于培养基层和农村需要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观点,非常明确而又一语中的。
对于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作者强调要用新理念和新思维建设当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提出了开放性与选择性相统一、规范性与渗透性相统一、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三个建设原则”,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的校园文化相统一、宣扬民主精神与完善校园民主制度相促进、尊重个性彰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协调的“五项建设方针”,并从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等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职业院校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办学目标。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体现职业院校教育特色、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沟通乃至融合的理念对其内涵进行建设,即以校企精神文化对接为重点,以校企制度文化对接为抓手,以校企物质文化对接为基础,以校企课程文化对接为亮点,以校企文化活动对接为平台,通过校企文化的对接与共融,努力创建职教特色鲜明的职业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企文化对接 职业院校 文化建设 理念内涵
0 引言
理念即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思想及思维的结果。内涵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理念是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的浓缩。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以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导向,以校风、学风和教风为灵魂,具有其职业性和实践性。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应立足于企业化的理念对其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进行建设。
1 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
1.1 企业化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合理构建知识框架,突出职业性、行业性、区域性、特色性、贴切性的特点,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职业流动应对性。
1.2 企业化的管理理念。坚持“管理企业化,教学职场化”的管理理念。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学校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使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1.3 企业化的氛围理念。坚持营造像企业一样的育人氛围理念。奉行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形成良好合作的校园氛围;加强师德建设,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大胆探索的创新氛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场所空间扩大到车间、实验室、实训基地,形成实践操作的职业氛围;开展贴近企业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感受模拟企业生产第一线的环境氛围。
1.4 融合与互动的理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文化,围绕专业性、实践性、竞争性、社会性、开放性,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全方位校园文化格局,使校园与企业联合互动。
1.5 校企合作的理念。整合多种文化,增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产学”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理念,强化“企业与学校‘和而不同’地相互融合”的境界、包容理念以及潜在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毕业“零滞留”、实训基地“零投入”、师资水平“零距离”。
2 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2.1 强化和突出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院校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办学理念是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的集中体现,它对学校具有导向性、纲举目张的作用。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充分体现职业性、区域性、特色性、贴切性的特点。校训是校园精神的灵魂,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座右铭,它反映了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及管理原则,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要求。校风是教职员工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也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综合反映。校风包括教风、学风和作风。教风是校风建设的主导因素,学风是校风建设的归宿,作风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因素,它们共同构建成一所职业院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校徽是学校的象征,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校歌是学校的重要文化标志,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师生对母校的理解和热爱,对于弘扬学校精神、凝聚师生力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院校应倡导建立积极向上、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勇于开拓、重视实践的校风,倡导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教风,倡导勤奋好学、诚信、自信、创新的学风,倡导勤政廉洁、服务意识强的作风。
2.2 规范和创新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职业院校应注重汲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如诚信、守纪、合作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使全体师生基本具备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针对目前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制度化建设。①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职业院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的整体规划来引入企业文化,实现整体推进和特色的体现,可把一些优秀企业文化的介绍、宣传、教育和灌输以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正规的教学系统中,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展现实践性较强的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纳。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抓“三早”:重视早起、早跑、早读的学生精神面貌,把军队文化导入校园,让学生在“三早”中养成吃苦精神、团队精神和纪律观念,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抓课堂: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抓细节:宣传“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严格校牌配戴、升旗仪式、就餐秩序、文明用语、教室物品摆放、内务打扫、行为举止、仪容仪表等方面要求,把学校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制定师资“五进”培养计划,即骨干进协会、技艺进赛场、教师进企业、专家进学校、苗子进高校,通过“五进”培养计划,不仅骨干教师得到重用,青年教师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教师引进与培养紧跟企业、行业发展,使全校师资水平得到有力提升。④加强校系两级文化建设。各系各专业要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要求,从各自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适合于自身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建立起自己的目标,建立起自己的“系文化”甚至“专业文化”,有针对性地、讲求实效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各系要把相应行业企业的不同素质要求渗透于本系各专业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强化专业知识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联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试考核、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以及文化活动等都要体现出对这些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⑤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健全、认真实施ISO9000质量认证,完善学生评教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教学督导员听课指导制、教师评学评教制、干部听课制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将教学质量考核结果与教师岗位津贴挂钩;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坚持每年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⑥加强对外办学制度的建设。与企业联盟,实行“订单培养”;与行业联合,向行业要人才培养标准;与园区联结,使专业教学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入落实到院校的各个专业,各个班级、各个环节。 成立有优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院校领导、有关管理者、骨干教师、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管理专家。院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校园文化建设专题会议。⑦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规范院校对外宣传口径、内容、数据,对外树立统一的学校整体形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与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单位的密切联系和协作关系;积极组织策划对外宣传课题,不断增加发稿数量,提高发稿媒体的档次,努力扩大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的文化交流,吸引省内外大学文化社团进入校园;组团赴省内外参观、交流和学习,借助省内外的信息网络和宣传渠道,推广学校文化品牌,展示学校风采。
2.3 加快和提升物质文化建设载体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校园物质文化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一要完善教学场所的教学设备,在不同专业的教学场所构筑特色鲜明的院系文化,制作介绍各系材料和展示形象的橱窗墙壁物质文化,如以合作企业或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合作企业家、优秀校友的名字,命名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在校园内树立有关职业及创业的名言牌,在校园甬路两侧设置鼓励学生“敬业才能有事业”,“今天不努力学本领,明天将努力找工作”等创新言行的路灯、灯箱;在校园醒目处悬挂国内外著名企业家画像,在橱窗中展示学校创业成功的校友像;在教室里张贴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业界用人的最新要求。二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出版社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校园的每一处景观都有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
2.4 推行和深化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文化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职业院校在课程教学中通过选择、整理和提炼而成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院校课程文化建设必须以“实用、够用、能用”为原则,突出核心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要打破传统课程设置,彻底摆脱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专业的主干课程、核心技能,实行项目化、模块式教学;开设演讲、实用英语、书法、应用文写作、礼仪、职业生涯设计、个人投资理财等课程。二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构建“课堂设到工场、企业搬到学校”的新模式,切实加强技能课的教学;课堂教学采用以师带徒,徒帮徒形式,教学空间从教室移到操作室、实习工场乃至对口企业;全面推行“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管理制度。三要开发系列实训教材,从实践层面出发,解决职业院校教材理论重心偏高,内容滞后的问题,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实训教材可分职业素养课程、核心技能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三块内容。四要开发仿真全真的职业情境,与生产企业相同的先进的设施设备、功能作业区和管理运作机制;依托数字化的校园建设,开发仿真职业情境软件,学生在电脑上完成职业能力训练。五要构建职业能力体系,学生通过实训,直接掌握技能,达到中级工的水平,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兼顾综合技能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内容;形成技能训练体系,从专业核心技能—基本技能—通用技能—职业化生存,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心态和职业道德。
2.5 抓好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抓好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有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职业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做人、求知、成才”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教育性、职业性、参与性为原则,“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以技能大赛为主线,以主题活动为依托”,构建集思想、科技、文体、智能、技能等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超市。一要开展社团活动,推出集多样化、文明化、知识化、技能化的学生特色社团。二要开展文体艺术活动,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系部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的思路,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学生文化、体育等艺术活动。三要开展职业技能活动,集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四要开展校园之星活动,鼓舞学生士气,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五是要开展校园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关爱他人、快乐自己,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七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达到“奉献、友爱、互助、共进”的目的。八要开展校园主题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诚信主题活动、节庆主题活动等,培养学生“做人、求知、成才”的目标。
- 上一篇:体育学院校园文化墙设计
- 下一篇:校园文化建设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