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成功案例

专家说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说 > 内容

校园文化的形成——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

作者:金火炬校园文化建设中心时间:2016-12-08 10:48:05来源:佚名 点击量:0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下,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受社会经济基础制约的。一定的经济基础产生一定的文化。校园文化也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它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是随着经济发展、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形成而出现和发展的。各个时代的经济基础不同,校园文化的样式也就不同。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奴隶主占据统治地位为表现特点的生产关系,奴隶制下的学校以教授王侯公卿子弟的官学为主要形式,所以,奴隶社会的校园文化是反映奴隶主培养接班人宗旨的文化,其内核体系以反映奴隶主阶级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培养内容等为核心。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克己复礼”等思想就充分反映了这种校园文化的内核,也就是说学校要培养出维系奴隶社会“君臣父子”统治秩序的接班人。其他社会形态下的校园文化也都是所在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产物,都反映了那个社会的时代特点和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具体到某一所学校的文化也是与经济基础分不开的。比如,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园文化,它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义务教育免费这样一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的经济基础特征,只是各个学校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总之,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文化,决定校园文化,这是各个社会形态下校园文化形成的总规律。
    (2)社会上层建筑的影响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宗教等制度构成了社会整个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对经济基础的发展、变革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于校园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对其精神形态的影响。校园文化中的内核系统,教育思想体系、价值观念体系、风尚体系、传统习俗体系中都必然要反映社会上层建筑中有关政治、法律、哲学、艺术、道德、宗教方面的念,这些观念变化成教育观念,成为校园文化的灵魂。也就是说学校文化的内核来自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体系,上层建筑的观念体系决
定着校文化的精神形态体系。比如,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仁者,爱人”“朝闻道,夕死可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所而众星共之…‘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他用这样一些观念来教育他的弟子,就是要他的弟子遵守奴隶社会的君臣父子纲常秩序,不做犯上作乱之事,讲究王道、仁道之德行,做人要中庸。他的这些观念就变成了奴隶社会末期校园文化的精神支柱,而它们反映的却是奴隶社会末期奴隶主阶级的政治观念(各安天命,不能犯上作乱)、道德观念(“王道”学说一派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和哲学观念(中庸观、道行观等)。又如,中世纪的西欧,宗教神权占统治地位,所以宗教神权的意识形态就统治了学校几百年,使学校成为宗教神权的附属物。所以,那时西欧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宗教神权的观念体系,直到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利以后,学校才逐渐和宗教相分离。总之,校园文化的内核体系来自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体系,上层建筑的观念体系总是通过各种形式在。
(3)民族特色元素的影响
校园文化总是要反映一定的民族特点的,民族文化的特色总是会以各种样式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这是因为民族文化是校园文化生长的土壤,离开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是不存在的。所以说,一定的民族特色文化生长一定的学校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奠定校园文化的心理结构基础。文化心理结构在文化系统中居于深层次的、基础性的地位。黑格尔把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称之为“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认为民族精神构成了一个民族意识其他种种形式的基础和内容,表现出每个民族意识和意志的所有方面,表现出它的整个现实;这些特性在该民族的宗教、政治制度、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科学、艺术和技术上都打下了烙印。所以说文化心理结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特色,它形成为民族精神,对民族的整个意识形态体系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当然也必然对校园文化产生直接影响,而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基础。比如说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富于创造、团结爱国的民族精神,反映在校园文化中就成了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勤奋学习、不怕困难的学生文化的精神基础。还有,我们民族认知自然、认知世界、认知人生、处理问题的认知和行为样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道生万物,,“道无所不在”,道包容真、善、美的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养备动时天不病”“动则不衰”的养生思想;“正言若反”“执两端”处理问题的“中庸”思想,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心理结构模式,它们反映到校园文化中就成了辩证地认识自然、世界、社会、人生,辩证地处理问题的教育思想和思维模式,能引导师生去正确思维和行动。
    ②铸就校园文化的民族传统特色。各个民族的校园文化必然带有本民族的传统特色。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风俗、习惯等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保留下来体现民族特色的积极文化。它们对保持民族本色、教化后代、推进社会的习俗文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们通过教材体系、教师传授、家庭影响、社会影响等渠道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为校园文化打上民族传统的烙印,影响着师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比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是至今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的传统内容,成为学校德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比如,从孔子的“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再到后世的“杀身报国”“舍生存义”等中华民族坚持正义的生死价值观导引着千百代的仁人志士为着正义事业,为国家、人民的利益舍生忘死地去奋斗。这种传统价值观也成了我们校园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教育师生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在大节关头,要为正义、为国家、为人民而舍生取义。

精品展示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