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闻中心
010-60294863
新闻中心
- 河北商贸学校大厅文化设09-13
- 中国学校文化建设大趋势07-26
- 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2206-09
- 沈阳中医院学校校园文化05-24
- 学校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11-17
-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08-14
- 校长怎样建设校园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声学舒适08-05
- 学校家具应如何设计?08-05
- 校园景观文化|山东公路技07-14
专家论学校文化建设
作者:金火炬时间:2019-01-23 15:38:16来源:佚名 点击量:0
一、学校文化是什么?
为了说明学校文化是什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据说已有几百种之多。张岱年和程宜山先生著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最科学、最全面。他们说:"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话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为什么说这个定义最科学、最全面?因为它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分析了文化的内容和它的本质特征,既强调人类活动的成果,又强调入类活动的方式。人类活动的方式本身就是文化,不仅是他的活动成果,也就是说,文化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人类是由各种民族、种族、集群组成的。因此文化是各种民族、种族、集群创造的。所以,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不断积累,同时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
文化包含着多个层面、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二分法指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三分法指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四分法则是在三个层面之后再加上行为习俗层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意识。
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学校文化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又称亚文化。它与社会主流文化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致的地方是学校文化总是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之下。不同的地方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群体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因此学校文化总是有选择地接受、传播、批判社会文化。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批判和剔除有害于学生发展的社会非主流文化。
学校文化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学校文化具有教育性
任何文化都有教化的作用和教育的意义。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会对社会成员起到不良影响。学校文化是学校教师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有意识营造的,是经过学校师生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淀起来的。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教育性。
(二)学校文化具有选择性
学校是传递文化的专门场所,但是它不是无选择地传递人类所有文化遗产,而是有选择的,并且经过一定的改造,然后才传递给学生。任何一种文化总是有精华和糟粕。学校传递的文化应该是文化中的精华,而不是糟粕。因此对已有的文化就要有所选择。选择的标准是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规律。例如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落后的糟粕,如重男轻女、不讲科学、不讲卫生、重人情轻制度等,在学校文化传承中就要批判和剔除;又如当前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有些文化如讲科学、讲民主、讲开放、讲效率的思想,我们应该大胆吸收,但是诸如个人中心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放任主义、物欲主义等就应加以批判和摒弃。
(三)学校文化具有创造性
学校文化传统是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中长期创造积累形成的,但学校文化不是静态不变的,不是消极地接受前人创造的传统,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形势创造新的学校文化。学校,尤其是大学,是创造知识的地方,是创造新的思维方式、新的价值观的场所。创新是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
(四)学校文化的个性、差异性
一种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因此每个学校的文化都不可能相同,学校文化具有个性。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文化就不同,清华讲究科学、严谨,北大则继承蔡元培校长的传统,讲究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北京师大又是另一种文化,讲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突出了师范教育的特色。中小学虽然不像大学那样是文化的中心。但是由于各校的历史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办学的理念不同,各校文化也会有自己的特色。
(五)学校文化是冲突和融合的过程
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对立与统一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知与不知或者知与知之不确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经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领悟,逐渐达到共识与融合。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学校文化发挥了教育年轻一代的功能。
二、为什么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本来就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学校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应有之义。但不是说,学校一建立起来就有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特定含义是经过全校师生长期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具有本校独立品格的文化传统。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一个没有独立品格的学校文化传统的学校,师生员工就会如一盘散沙,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建设学校文化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文化具有统率的作用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一旦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就会体现在每个师生的价值取向、期望、态度、行为之中,体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例如把"爱一切学生"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学校教师头脑中就不会有差生的概念,就不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同学之间就会互相尊重,共同进步。总之,学校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会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中。
(二)学校文化有着规范的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作为一种文化,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提炼而制定出来的,是反映了师生的意愿,为师生共同认可的,这种制度才能被全校师生所遵守。
(三)学校文化具有激励的作用
优秀的学校文化总是有愿景、有期望、环境舒畅、人际关系融合、生活朝气蓬勃。会激励师生开拓进取,不怕困难,追求卓越,努力把学校的各项任务完成得出色。在这种优秀文化氛围中,全校师生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驱使他们努力教和学,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和成绩。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学校文化建设是长期的过程,是连续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要继承前人建设的成果,同时要创新,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不断创新。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要靠现在的在校师生。因此全校师生在创建学校文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教育。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前面讲到、学校文化与整个人类文化一样具有多种层面,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也要注意到这几个层面。
最主要的是要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办学思想、教育观念首先表现在人才观上,即培养目标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育人,包括道德品质的形成、体质的增强,也包括知识的增长。在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以后,升学率也自然会上去。现在有些学校为少数尖子学生开小灶,搞特殊,恐怕不是在建设学校文化,而是在破坏学校文化。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还体现在学生观、师生观上。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哪怕他身上有不少缺点;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理解和信赖的、和谐的。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教育就能顺利进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我的教育信条,恐怕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建立的观念。
学校文化建设还表现在课程上、教学上。当然课程本身包含着知识文化的传承。但是全校师生如何来看待课程和教学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二种态度:一种是按部就班。上级规定什么课程学校就开什么课程,领导说怎么教就怎么教,缺少去认识探讨课程和教学的文化内涵;另一种态度是认识到课程和教学是文化的载体,努力去探讨国家课程标准的文化蕴涵,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条件,创设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中重视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视价值观、思想情感的熏陶。
优良校风不是一代人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代一代传下来,为全校师生所共识,形成传统。有了这样的传统,学校就有了灵魂。
学校的制度建设也很重要。有了制度就会有条不紊。学校是人群集聚的地方,是最活跃的场所。有人群、有活动就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学校要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使全校师生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谁负责等等。制度明确、职责分明。制度的建设必须和办学理念相结合,而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也就是说,制度建设是服从于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也不是少数人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实践、总结、修订,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自觉遵守,形成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四、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文化百先要认同社会的主流文化。当代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是改革开放、继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为了说明学校文化是什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据说已有几百种之多。张岱年和程宜山先生著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最科学、最全面。他们说:"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话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为什么说这个定义最科学、最全面?因为它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分析了文化的内容和它的本质特征,既强调人类活动的成果,又强调入类活动的方式。人类活动的方式本身就是文化,不仅是他的活动成果,也就是说,文化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人类是由各种民族、种族、集群组成的。因此文化是各种民族、种族、集群创造的。所以,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不断积累,同时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
文化包含着多个层面、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二分法指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三分法指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四分法则是在三个层面之后再加上行为习俗层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意识。
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学校文化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又称亚文化。它与社会主流文化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致的地方是学校文化总是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之下。不同的地方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群体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因此学校文化总是有选择地接受、传播、批判社会文化。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批判和剔除有害于学生发展的社会非主流文化。
学校文化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学校文化具有教育性
任何文化都有教化的作用和教育的意义。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会对社会成员起到不良影响。学校文化是学校教师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有意识营造的,是经过学校师生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淀起来的。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教育性。
(二)学校文化具有选择性
学校是传递文化的专门场所,但是它不是无选择地传递人类所有文化遗产,而是有选择的,并且经过一定的改造,然后才传递给学生。任何一种文化总是有精华和糟粕。学校传递的文化应该是文化中的精华,而不是糟粕。因此对已有的文化就要有所选择。选择的标准是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规律。例如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落后的糟粕,如重男轻女、不讲科学、不讲卫生、重人情轻制度等,在学校文化传承中就要批判和剔除;又如当前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有些文化如讲科学、讲民主、讲开放、讲效率的思想,我们应该大胆吸收,但是诸如个人中心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放任主义、物欲主义等就应加以批判和摒弃。
(三)学校文化具有创造性
学校文化传统是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中长期创造积累形成的,但学校文化不是静态不变的,不是消极地接受前人创造的传统,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形势创造新的学校文化。学校,尤其是大学,是创造知识的地方,是创造新的思维方式、新的价值观的场所。创新是学校文化的本质特征。
(四)学校文化的个性、差异性
一种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因此每个学校的文化都不可能相同,学校文化具有个性。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文化就不同,清华讲究科学、严谨,北大则继承蔡元培校长的传统,讲究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北京师大又是另一种文化,讲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突出了师范教育的特色。中小学虽然不像大学那样是文化的中心。但是由于各校的历史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办学的理念不同,各校文化也会有自己的特色。
(五)学校文化是冲突和融合的过程
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对立与统一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知与不知或者知与知之不确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经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领悟,逐渐达到共识与融合。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学校文化发挥了教育年轻一代的功能。
二、为什么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本来就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学校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应有之义。但不是说,学校一建立起来就有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特定含义是经过全校师生长期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具有本校独立品格的文化传统。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一个没有独立品格的学校文化传统的学校,师生员工就会如一盘散沙,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建设学校文化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文化具有统率的作用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一旦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就会体现在每个师生的价值取向、期望、态度、行为之中,体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例如把"爱一切学生"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学校教师头脑中就不会有差生的概念,就不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同学之间就会互相尊重,共同进步。总之,学校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会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中。
(二)学校文化有着规范的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作为一种文化,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提炼而制定出来的,是反映了师生的意愿,为师生共同认可的,这种制度才能被全校师生所遵守。
(三)学校文化具有激励的作用
优秀的学校文化总是有愿景、有期望、环境舒畅、人际关系融合、生活朝气蓬勃。会激励师生开拓进取,不怕困难,追求卓越,努力把学校的各项任务完成得出色。在这种优秀文化氛围中,全校师生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驱使他们努力教和学,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和成绩。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学校文化建设是长期的过程,是连续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要继承前人建设的成果,同时要创新,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不断创新。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要靠现在的在校师生。因此全校师生在创建学校文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教育。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前面讲到、学校文化与整个人类文化一样具有多种层面,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也要注意到这几个层面。
最主要的是要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办学思想、教育观念首先表现在人才观上,即培养目标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育人,包括道德品质的形成、体质的增强,也包括知识的增长。在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以后,升学率也自然会上去。现在有些学校为少数尖子学生开小灶,搞特殊,恐怕不是在建设学校文化,而是在破坏学校文化。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还体现在学生观、师生观上。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哪怕他身上有不少缺点;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理解和信赖的、和谐的。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教育就能顺利进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我的教育信条,恐怕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建立的观念。
学校文化建设还表现在课程上、教学上。当然课程本身包含着知识文化的传承。但是全校师生如何来看待课程和教学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二种态度:一种是按部就班。上级规定什么课程学校就开什么课程,领导说怎么教就怎么教,缺少去认识探讨课程和教学的文化内涵;另一种态度是认识到课程和教学是文化的载体,努力去探讨国家课程标准的文化蕴涵,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条件,创设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中重视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不仅传授知识,而且重视价值观、思想情感的熏陶。
优良校风不是一代人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代一代传下来,为全校师生所共识,形成传统。有了这样的传统,学校就有了灵魂。
学校的制度建设也很重要。有了制度就会有条不紊。学校是人群集聚的地方,是最活跃的场所。有人群、有活动就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学校要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使全校师生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谁负责等等。制度明确、职责分明。制度的建设必须和办学理念相结合,而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也就是说,制度建设是服从于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也不是少数人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实践、总结、修订,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自觉遵守,形成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四、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文化百先要认同社会的主流文化。当代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是改革开放、继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