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阁下访问金火炬校园文化建设公司官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中小学专题网站|加入收藏|联系我们|在线咨询
企业微信平台
成功案例
免费400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简体中文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样本

时间:2014-06-16来源:校园文化

 

“十五”时期是我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宏观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载体,是实现学校为国家和上海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和输送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础和保障,对于全面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面向新世纪,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题词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根据教育部、上海市规划部门的要求和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原则,编制上海财经大学校园建设规划。
一、校园建设规划背景
(一)学校发展概况
1.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以培养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原属国家财政部领导,现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之一,并荣获教育部“本科教学优秀学校”称号。
2.上海财经大学已有87年的悠久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1932年学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解放后更名为上海财经学院,1985年正式改名为上海财经大学。江泽民同志为学校80周年盛诞欣然题词:“面向新世纪,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财经教育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上海财经大学亦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学校办学层次齐全,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兼有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是全国首批设立社会科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院校,也是全国首批MBA、EMBA试点院校之—,现有会计学、经济思想史、财政学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并建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学校学科特点鲜明,优势明显,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法学、人文和理学,现有—级学科博士点3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32个,硕士点47个(含MBA和MPAcc),31本科专业。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596人,其中正副教授366人,博士生导师97人,硕士生导师33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6.1%,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63.4%,非本校毕业教师占76.5%。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000余人,学历研究生34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学校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己与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3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联合培养MBA,并与该校以及英国南方普敦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与英国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等11家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合作,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国际从业资格考试和培训中心;还新近成为第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香港开展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的内地高校: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学科研条件较为先进,已初步建成了基于CERNET的校园网络平台合财经文献信息中心,建有现代化的金融、会计等专业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大型的多媒体专用教室。
(二)校园建设概况
1.上海财经大学位于上海杨浦知识创新区内。目前,学校总面积560亩,其中,主校区占地475亩,(国定路280亩,武川路195亩),分校区(中山北一路)占地85亩。学校总建筑面积256229平方米。整个校园的主体位于上海杨浦知识创新区内。
2.经过87年的历史沉淀,上海财经大学校园建设体现出独自的特色与亮点。
主校区国定路部分以校区东大门和西大门形成校园建设曲线。东大门轴线布局工整严谨,楼宇粉墙红瓦,建筑层次分明。西大门轴线北侧庭园宿舍分布,绿地活动区隔离,春晖园雕塑展翅凌空,体现了学校开拓进取、求是创新、经世济国的办学思想。武川路部分,前区在完成初步规划和部分单位设计的基础上,二期工程即将动工,后区学生生活区座落由序,与国定路活动区连成一体。
分校区是原国立上海专科学校所在地,以贯穿校区东西大门的道路为该校校园建设轴线。轴线以南的建筑中西合璧,文化氛围浓厚,尤其是木结构的大礼堂明志致远,含有浓厚的中华建筑底蕴,在上海高校中罕见。轴线以北的建筑,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草坪成片,蕴含浓厚的欧陆风韵,凸现独特的风格。
3.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缺陷与不足:
(1)校园用地已成为制约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原校园用地和校区建设是按照20世纪80年代的办学规模考虑的,而目前学校的办学规模已比原先翻了几翻,校园用地早已显得捉襟见肘,也就更难以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市”的战略决策,上海市人民政府提出了以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等为基础建设上海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发展规划,同意将同济大学武东路校区以及周边部分其他地块以适当方式调剂给我校(以下简称武东路部分或武东路校区)。因此,我校如何在校园规划中对同济大学武东路校区及早规划,实现紧邻式扩展,并将其与主校区连成一体,和谐统一,达到土地资源集约使用的目的,提升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整体形象,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
(2)由于原各校区都有自成体系的建设规划,现在要统一调整,提炼出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特色,使之既能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脉,又能与时俱进,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形成一个指导校园整体规划建设纲领性文件,具有较大难度。
(3)主校区国定路部分和分校区虽然布局比较合理,环境比较优美,调整起来比较方便,但武川路部分、武东路部分和分校区如何在新一轮建设中抓住机遇,加强软硬环境的建设,凸现上财特色的文化底蕴,也是实施校园总体规划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规划的依据
(一)上海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二)上海东方大学城建设总体规划。
(三)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四)上海财经大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三、校园规划的原则
(一)校园规划的一般原则
校园是学校办学的载体和有力支撑。校园规划要充分体现我校87年的历史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合理规划及分步实施力求达到办学条件、规模、质量、效益都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要充分利用我校各教学区无教工住宅及经济管理类型院校教学设施有较大通用性的优势及特点,做到合理布局、分区科学、动静分离、整体协调、风格各异、环境宁静、素雅优美。且充分考虑目前需求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新建与改建相结合,建楼与建绿相结合。要按建筑群的使用功能划分为教学、科研、实验、办公、生活、后勤服务和学生活动及体育场地等区域。其中教学、科研和实验区域是学校的主体,应当安排在校园的主要位置,校院行政管理中心宜设在校前区附近便于学校与社会的交流联系,学生宿舍、学生食堂、运动场地及生活服务设施宜相邻设置并要防止运动场地的噪音对教学环境的影响,经常有车辆进出的后勤部门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安排在校园边缘位置,最好另有校门出入。宿舍群之间用道路、林带或草坪自然分隔,并留有学生足够的人际交流空间。为提升办学层次提供切实的硬件保证。
(二)校园规划的具体原则
1.坚持高起点。结合当今我校规划学科的最新理念与表达成果,以建设面向新世纪的花园学校为目标,充分反映上海财经大学的特色。
2.坚持整体性。学校的用地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要与规划中的杨浦知识创新区相互衔接、协调、塑造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整体环境和文化氛围。
3.坚持尊重历史。充分考虑和利用学校已形成的布局,科学地确定各功能的分区,组织多层次的有机生态绿地系统,塑造生态型的新校园。
4.坚持以人为本。强调校园内人、环境和自然的共存与融合、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5.坚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校园在功能布局、设施建设中均应充分考虑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应保持一定的前瞻性。
6.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地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使用的综合效益,并充分考虑规划的可操作性,为校园的建设和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四、校园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把学校近百年的文化传统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遵循“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办学方向,融汇人本观念,充分运用现代园区规划理念和建筑技法,努力造就一个满足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郁、教学与科研设施配套的,既透显深厚东方文化底蕴,又洋溢现代气息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校园和数字化校园。
2.主校区规划总体框架
本次规划的主要工作是将国定路、武川路及武东路校区规划为一个整体性的新校区,该校区遂成为学校的主校区。该校区承担的教学规模为本科生8000人,学历研究生4000人,其中硕士生3200人、博士生800人,留学生800人,合计12800人。
(1)主校区为学校行政管理中心所在区,并承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该校区的规划将着力完成国定路、武川路及武东路校区三校区合而为一的主体架构。国定路、武川路校区现状是隔武川路相望,现市政正在做辟通武川路与国权北路的准备,学校提议城市道路相连部分建设车行隧道,并建议取消规划中的国定支路,这样既解决了国定路校区和武川路校区在空间上的相连,也使两校区之间较拥挤的交通得到缓解,国定路校区与武东路校区现在仅一墙之隔,折除围墙即连成一体。由此,整个用地形成一个主中心、二个副中心,即国定路校前区域的教学行政主中心,武川路校区以规划中的武东路大门为轴线的附近区域为教学,行政、科研、实验副中心,武东路校区以武川路大门中心为轴线的附近区域为研究生院的教学、行政中心,共同形成支撑校园活动的骨架。
为使国定路部分与武川路部分之间的交通更为流畅,并易于武川路车行隧道建设的实施及我校的实际需求,拟征用武川路245弄居民区,作为我校的博士后公寓。同时,武川路222弄和99弄居民区域作为我校的发展用地。而校区周边的其他土地资源,则作为我校远期规划的发展用地。
(2)组织合理有序的交通流程。主校区的主出入口有三个:国定路部分的国定路大门,规划中的武川路部分的武东路大门及现在的武东路部分的武川路大门。由于历史原因,车行交通在整个校区较难形成环路,因此应根据学校目前的地形特点在现在的国定路和武川路部分之间开辟一条主干道,道路走向以国定路大门为起点延现图书馆北侧弯进第一、第二食堂与第二、三、四学生宿舍的中间地带通向校区后门与武川路部分贯通。除外还要专门设置步行通道,并拓宽国定路部分与武川路部分间的道路宽度,增强两校区间的车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流与车流的冲突点,达到交通流线设置的合理。
(3)建筑功能与布局。根据国定路部分前区部已经形成的建筑功能定位:学校的主要教学、行政及对外连络及交流区;武川路部分以规划中的武东路大门为中心轴线的区域附近定位为教学、行政、科研、实验及国际交流区;武东路部分定位为学历研究生教学、行政区。需要补足的体育活动场所主要定位于武川路部分与建议取消的国定支路结合处。
(4)以人为本,用绿化、园林形成自然的交往共享空间。校园建设要充分结合利用历史留存的布局和地形地貌,努力营造优美、典雅,有文化内涵,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校园建筑格调在各区域应相互统一,形态要彼此呼应,形成和谐的整体。造型独特而有创意,活泼且有生气。
(5)单体建筑要适应多功能要求,可通用互换。楼群之间要相互协调,错落有致。使用功能应满足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要求。结构要注意经济实用、美观及安全可靠。新建筑以多层或高层为主,且有适当的体量,以降低主体校区建筑密度,并要有利于人流疏散。同时各建筑区域要充分考虑师生信息、人际交流的场所。
(6)功能分区要考虑停车泊位的合理分布,新造建筑原则上要设计地下停车场所。
(7)校园规划要考虑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原则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后期工程建设不致影响已建成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
3.分校区建设总体框架
中山北一路校区主要承担EMBA、MBA、留学生教学及高层次人才培训、国际从业资格考试培训的任务。由于该校区规划较为完整,并经过这几年的改造,校园建筑、绿化景点与自然环境已形成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因此,实施的重点是对单体建筑进行局部调整,以充分发掘该校区的布局潜能。另外,我校成人教育将利用社会设施予以安排。
 
五、校园规划的绿化环境
校园整体绿化结构是以生态“绿色中心”通过数条绿化走廊向四周渗透与延伸,形成网络状绿化体系,成为整个校园生态景观系统中心基质。
(一)营造绿地系统
规划绿地率不少于35%,考虑多层次的绿化,根据学校已成形的布局现状,加以梳理,使点、线、面相互结合,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形成重点。
(二)凸现园林规律
要利用植物的多样化,改善和种植各种乔木、灌木、草皮相互搭配的人工植物群落,形成不同主题的园林景观,提高生态效益,环境质量。
(三)形成生态共振
处理好绿地与建筑、道路、广场、小品、庭园及与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关系,通过绿化景观设计,使校舍与绿化融为一体。
 
六、校园规划的公用配套
(一)管线系统
校外的所有市政管线通过校区边的道路进入,并在校区边的合适位置处留有接口,武川路部分雨、污水分流,朝武东路市政管网排放,国定路和武东路部分要为雨、污水分流做好规划准备。煤气和供电的管线安排按已形成的规划进行,各校区的饮用水要设置净化装置,二路进水,校区内要环路供水。各类管网实施时,要考虑与上海市建设环保城市的配套,也要与杨浦知识创新区的规划衔接。同时,校内所有管线均以暗线敷设。
(二)网视系统
校区内设置闭路电视系统、音响广播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七、校园规划的校舍建设
校舍建设是学校办学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对经济类专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上海财经大学作为上海地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大学,承担着大量的为国家及地区经济人才的培养任务。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要求,积极解决校园用地瓶颈问题,加快校舍建设步伐已是当务之急。
(一)主校区校舍规划
1.主校区(武东路部分)校舍规划。按照上海杨浦知识创新区教学资源整合规划,同济大学武东路校区划归我校后,将扩大我校的本科生教学及行政管理区域。原有设施,基本保留,同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新建部分校舍及设施。为改变该校区较为凌乱的建筑立面,将进行统一规划修缮,使之附合现代气息,对校前区绿化广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梳理、整合、提升,使之与学校的文化氛围相融合,真正做到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品性,情操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生活环境。武东路部分规划中的校舍建设项目见表一。
表一      武东路部分规划校舍建设项目一览表       单位:平方米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筑面积
启动年份
教学楼改建
改建
20000
2005
院系办公楼改建
改建
8600
2005
7#~15#学生宿舍改造
改造修缮
31200
2005
学生活动中心
新建
6000
2005
科研中心
新建
10000
2005
综合教学楼
新建
10000
2005
公共经济学院楼
改建
5500
2005
3#食堂改建
改建
2570
2005
合计
 
93870
 

2.主校区(国定路部分)校舍规划。鉴于国定路校区的土地利用已基本饱和,原有的功能分区与现拟规划也能衔接,且各类用房的使用年限也只有近20年,因此原有设施基本不动,只是其使用功能根据总体规划作适当调整,规划建设的校舍以改造为主。国定路部分规划中的校舍建设项目见表二。
表二      国定路部分规划校舍建设项目一览表       单位:平方米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筑面积
启动年份
1#~6#宿舍改造
改造
24500
2006
1#~2#食堂改造
改造
4250
2006
体育用房游泳池
新建
2500
2008
行政楼改造
改造
11000
2008
计电梯改造
改造
9600
2008
会议中心改造
改造
8250
2008
合计
 
60100
 

3.主校区(武川路部分)校舍规划。该校区主要作为研究生教学及行政管理区域,是规划重点,要与在空间上连成一体的国定路、武东路部分通盘考虑。该校区要强调文化导入的原则,努力成为文化建设的新标志,加强文化设施的合理配置,深化新校区的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力图新的拓展,体现上海财大近90年历史的文化积淀,创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同时,要从营造高效的生态环境的高度出发,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科学地确定规划的各项指标和组织多层次的有机的生态绿地系统。单体建筑要有适当的体量,以使已连成一体的国定路和武川路新校区总的建筑密度能够降低,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绿化,提高校区的整体环境质量。校园建筑群体的布局也要反映教育民主化思想,体现21世纪新的教学方式、思路、理念。对原自行车三厂留存于武川路校区的建筑、视其可所利用的价值,改造的成本确定取舍。武川路部分规划中的校舍建设项目见表三。
表三      武川路部分规划校舍建设项目一览表       单位:平方米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筑面积
启动年份
图书馆改建
改建
30000
2004
研究生综合楼改建
改建
4000
2004
风雨操场改建
改建
4500
2004
专家楼接待中心
新建
8000
2005
学院行政楼
新建
8000
2006
综合服务中心
新建
18000
2008
合计
 
72500
 

 
(二)分校区(中山北一路)校舍规划
按照微调布局,提升功能的要求,目前该校区西南角的第二、三、四、五砖混结构的学生宿舍已属危旧老房,存有安全隐患,且无改造价值,因此,规划中拟拆除,在原址上建设一幢EMBA、MBA研究生综合楼,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以提升我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的办学水平,并结合中山北一路校区留学生集中,国际交流人员较多的特点,使之成为国际交流、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
 
八、校园规划的实施步骤
(一)校园规划的实施步骤
总体规划的实施分三步走:第一步,从目前到2005年,同济大学武东路校区调整给我校后,重点进行武川路和武东路部分的开发建设,着力解决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燃眉之急;第二步,从2006年至2008年,完成国定路和武川路两个街区的连片开发,使主校区的整体性功能架构基本完备,一个崭新的校园形象得以凸现;第三步,从2008年至2010年,力争进一步完成政立路以北街区450亩用地的开发,达到一流大学布局的建设标准。
(二)空间架构与功能分布
校区规划的空间架构要实现功能分布的和谐统一,按照行政工作区、院系教学区、学生学习与活动区、学生公寓区、科学研究区和教师工作区等功能划分,实现功能相对集中的分片规划。绿地系统占总规划面积的35%以上。地面建筑均体现现有校园神韵,创造现代建筑风格。武川路为规划轴线,将校园分为东半部和西半部。西半部以造园手法为指导思想,着重考虑空间的开放与人流的组织管理;东半部通过“园中园”的造园思想,结合教学科研需要,营造书院风格。其中,第一步要完成空间架构65%和功能分布40%的工作节点,第二步要完成空间架构25%和功能分布20%的工作节点,第三步完成空间架构与功能分布的全部任务。
九、校园规划的投资匡算及资金筹措
根据上述规划的总体要求,预计整个新校区校园建设所需资金为8.5亿元左右,另外再加上武东路校区土地受让金和其他的土地征地费用,以及中山北一路分校区新增的EMBA、MBA综合楼项目,实现校园规划的总投资匡算约为15亿元左右。这15亿元左右的投资资金计划通过以下渠道予以解决(见表四):
表四             校园规划实施的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
金 额
贷款(1.5亿元用于土地贷款)
5亿元
国家和地方政府配套
5亿元
教育部修购专项资金
2亿元*
学校自筹
3亿元左右
   
15亿元左右

注:*2005年至2009年,每年向教育部申请修购专项资金4000万元,5年合计2亿元。
 
当前,上海正在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一个龙头四个中心,打造国际大都市,迈出坚实的步伐。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引下,我校结合上海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办学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落实江泽民主席对我校题词的要求:面向新世纪,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

 为增强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强化学生拼搏向上的良好品质,6月3日至6日,张店铝城一中初一级部168名学生在级部主任李红老师带领下,级部全体老师随队一起到张店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了综合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此次综合素质拓展活动是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集科技、心理素质训练、军事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拓展活动。各班分别进行了航模制作、刻瓷、内务整理、模拟驾驶、求生墙、真人CS、帐篷搭建、水饺制作、高空合力桥、电与生活、水火箭等项目的训练,还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军歌,给家长写一封信,结合活动收获谈感恩父母等。通过四天的拓展体验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了个人成功与团队鼓励的关系,把握好了个体与集体之间密不可分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能量,增加了同学们的相互认知和理解,树立了合力制胜的信念,也培养了大家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此次训练中许多学生进一步懂得了信任、责任与感恩,体验了团结协作与自我挑战,在集体生活中提高了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融洽了彼此关系,认识到了生活中老师和父母的辛劳,在感谢师恩的同时多了一份体恤父母的孝心。
  此次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初步实现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社会经验,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最终达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超越自我、熔炼团队的目标。    
  活动期间,学校领导到基地看望了全体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