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阁下访问金火炬校园文化建设公司官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中小学专题网站|加入收藏|联系我们|在线咨询
企业微信平台
成功案例
免费400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简体中文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谈怎样建设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校园文化

时间:2013-03-16来源:校园文化

 [摘 要]: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一所学校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新形势下,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已成为学校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    作用    问题    对策
 
   党的十五大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和窗口,而校园文化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水准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那么怎样建议校园文化呢?
一、校园文化内涵、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所以校园文化具有如下作用:
  1、凝聚及导向作用。优雅的校园文化能吸引和团结学校成员,唤起和激发师生对校园的情感归向,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一所学校,如果校园文化充满哲理和科学的启迪,那么,它就可以让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进行层层辐射,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充满辩证色彩的理性和精神氛围。  
  2、“扬善弃粗”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应是对社会消极文化的剔除,对积极文化的摄取。当今的学生对多元文化信息的来源、判断和选择上,存在着对采用现代手段的各种游戏的迷恋倾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优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充实、吸引他们,这必将使他们对文化的心理渴求得到合理满足,青春活力得到合理耗散,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得到逐步成熟,从而抵制和排斥各种消极逆向的文化的侵蚀。
  3、陶冶激励作用。和谐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教职工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教职工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学子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故此加强课外文化建设,通过书法、美术、讲故事、文艺汇演等活动,使师生能不同程度地发展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
  4、规范约束作用。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建设学校德育长廊、少先队活动阵地、广播站、橱窗、板报、班级文化栏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对学生个体跨时空地、潜移默化地实施影响和教育,使他们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与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一种自我完善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进而使之自觉形成一种学校“规范”和“软约束”的效果。事实上,我们不难感受到在一个具有优雅文化的校园里,言谈举止的粗俗无疑会受到约束;损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及歪风邪气会有所收敛。
二、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从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来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大部分教师和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自觉地建设和正确导向校园文化。
    (二)是学校对社会文化缺乏积极有效地反馈、筛选和导向、疏导,在学校当中“读书无用论”、讲享受、搞攀比、出入电子娱乐场所等非理性文化倾向成为时尚。                                                             
    (三)学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如校园童谣、流行歌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校园的主导文化有较大的距离,需要正确的引导,促进其层次的提高。
    (四)是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艺术节等,活动的形式过于单调,不注重普及性,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是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潜能未充分的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开发。
    (六)是教师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文化导向上的要求,教师队伍自身的问题亟需解决,如讲进取、讲奉献的风气淡薄了,无心施教的现象近年来有所发展。
    (七)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缺乏文化风格,有些学校校舍墙体脱落、校舍校貌陈旧零乱,绿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发挥不了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更新观念,明确指导思想,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深层地研究本校实际,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脉络,提升、规范校园文化,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学校的一件大事。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注意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职代会、学生会及校园文化社团组织的作用,齐抓共管;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考核评价,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所以,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会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善于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新精神。
  3.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切合各地实际,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对形式主义。
  5.重视校园整体环境建设
   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要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环境设计要充分体现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形成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环境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6.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用一固定的模式、手段来完成,学校要想在新时期有所作为,取得更大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郑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借鉴作用;高教探索;2007年3期。
[2]冯刚;提升理念明确思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2期。
[3]梅新林,周瑞法.教育文化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4]张明志;浅谈校园文化建设[J];西南民族人学学报;2004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