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是人的精神价值所在。人文精神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尤其强调对终极关怀、理想信念、神圣使命等价值理性的关注。建设人文校园,就是培养师生的人文素质,人文校园建设实际上是人文素养不断内化为师生行为素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而且校园的人文性具有强烈时代性和学校特色性。所以,学校必须吸纳时代人文精华,根据学校的传统和特点,以提高师生人文素质为目的,自觉地有的放矢地开展人文校园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理所当然要体现人文关怀,以方便、舒适、安全为最基本的要求。结构、功能合理的物质空间环境有利于激发人们学习和交流的愿望。在校园环境中注重人文关怀,发挥环境寓教于景、润物无声的作用,使其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对坏境产生依恋和认同,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和改变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立场。校园的建筑、雕塑、教学科研与生活设施等都是校园物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因此,人文校园建
设应将物质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景观建设中融入文化内涵。在校园环境中熔铸人文关怀,营造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自然环境和充满人文精神的世界,让师生接受美的熏陶,净化心灵,融洽人际关系,满足师生休闲娱乐的需要,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环境对人的包容和理解,实现用校园文化润泽师生成长的心灵的目的。
4.具体表现
学校进行人文校园的建设,对学校的建筑群、运动场地、校园绿化、道路以及人文景观等校园文化物质形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贯穿人文关怀,在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理顺人与环境的关系,确立人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关心、理解,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体现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
校园环境是人化的环境,校园环境的职能,就要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以人为主体,关心人,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人文校园的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表层部分,也是学枝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外在体现。为此,学校在进行人文校园的建设时,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
学校在人文环境建设中,在视觉上要给人以人文的体验,在心灵上给人以文化的熏陶,能够渗透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及校风、学风、教风等人文理念。
人文校园建设还要注重整体性、教育性,处处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在整体上要具有审美功能,校园外部环境的建设及其内部氛围的营造,要重视整体协调,重视其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实现。建设景点景观时,要体现艺术价值或象征意义。景点布置、植物造型、小品,力求精美,以形悦心,以文悦目,让学校的建筑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体现美观与实用的有机统一。追求陶冶师生情操的建筑美,植物分布、绿地要讲求自然美、协调美;校园环境满足学生自我教育的需求。
通过建筑、雕塑艺术、园林绿化景点,精心打造人文景观,名人警句、名人雕塑蕴涵学校精神,传达教育理念,可以达到“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教育效果。由此,校园环境就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时时在陶冶人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学校建设要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周边的人文景观,吸纳历史文化的精华,体现文化性、历史性、传承性,来表现学校历经多年发展所沉淀的深厚文化底蕴。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风格。对于人文景观的建设,要别具匠心,利用赋予一定内涵的精美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以及古木花草等,来营造出学校的文化气息,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校园软性环境的布置要有特色,可以结合新学校的建筑特点,规划主题文化走廊,体现不同功能区楼宇的文化特色。教室环境布置要生动活泼,班风可让各班自己设计,体现各自的风格与追求;开辟图书角;张贴名句名画;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在墙上画上自己的创意画等。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发挥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充分体现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
人文校园的建设重在体现出“人本理念”,满足学生的多种、多层次的需要。坏境建设一般给师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传递一种警示性的文化;为师生提供休息之所,如八角亭、坐椅、长廊等景观的设计;让师生能够进行舒心的交往、聚会、健身等活动,且个人能够进行不受外人干扰的学习、休息、观赏等活动;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在学校相应位置设置校园分布图,在建筑物上标注其名称、在交叉路口设置路牌等标志,方便来访者找寻。草坪种植耐践踏的草种,里面铺筑小道,方便师生行走。在校园内常见到的绿色植物上悬挂标志牌或植物名片,用双语标注植物特征,让学生能够经常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研究植物。校园建设在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如地面的处理、台阶的设置、墙壁的颜色、拐角的设计、厕所的布局、功能室的布置,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