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求实精神等等,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儒家思想对中国大学文化的影响。比较而言,西方有博雅之绅士,中国有谦谦之君子;西方有真理之斗士,中国有殉道之死士。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特征,才有了闻一多之喋血,朱自清之绝食,陈寅恪学术之执著,钱钟书名利之淡泊,也才有了抗日烽火中的西南联大,也才有了“五四”风云中的北大学子。可以说,德之教育、士之培养是中国大学文化对世界大学文化的重要贡献。
(二)大学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的内涵是讨论最热烈的一个问题域,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看: “二分”说。从内容方面看,大学文化包含两个最重要的亚层次文化:一是“科学文化”,一是“人文文化”。对于21世纪的大学来说,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之外,还要致力于建设和创造先进的大学文化,其中包含两个重要因素:人文素养和科学理性。自大学产生至今,这两种文化总是在大学文化格局里角逐,力求保持自己的强势。 三分”说。根据张岱年、程宜山的文化动态系统,许多学者都把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深厚大学文化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基本方面。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对学校教育发生影响的文化同心圆。 “四分”说。有学者认为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学文化通常是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的,其中优秀的大学环境文化包括硬件和软件。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精神是人文、科学、创新、服务四种精神的融合。 “五分”说。大学文化的核心,在于全面体现高校及其特殊群体的群体意识和文明气质,无不表现在价值关系、伦理关系、制度关系和目标关系等各种具体关系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