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阁下访问金火炬校园文化建设公司官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中小学专题网站|加入收藏|联系我们|在线咨询
企业微信平台
成功案例
免费400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简体中文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2014年中小学校园文化墙建设方案

时间:2014-08-29来源:校园文化

 大学文化的发育和形成,主要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大致是清末民初学习日本,“五四”之后学习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学习前苏联。虽然中国大学的历史刚刚百余年,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说到中国的大学文化,必然要谈到蔡元培和梅贻琦这两位中国大学文化的奠基人。蔡元培以著名学者、北大校长、民国教育总长的身份探求了中国大学的理想,提出并践行了兼容并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以及教授治校等重要理念,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大学文化发展的基础,并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文化的主流。这种文化诉求在1929年陈寅恪为王国维墓碑所写的铭文中表述得淋漓尽致。他写到:“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而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则在倡导学术自由,坚持教授治校的同时,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概念。他认为,“社会所需者,通才为大,专家次之”,“通识为本,专识为末”。①他还提出:“工科教育于适度  之外,要取得充分的社会化与人文化,我认为是工业化问    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这些思想虽产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读来,尤觉得深邃,更觉得大师之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文化是借鉴世界大学文化而形成的,但同时也继承相发扬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也形成了中国大学文化区别于西方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重视并强调德之教育,士之培养。粱启超在清华时期,以《君子》为题做了一篇精彩的讲演,在这篇讲演里,他引述了《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语,并把培养君子作为教育的目标,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了清华的校训。而梅贻琦则以《大学》之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来阐述大学文化之真谛。还有潘光旦在清华提出的“士的教育”,马寅初在北大提出的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