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的发育和形成,主要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大致是清末民初学习日本,“五四”之后学习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学习前苏联。虽然中国大学的历史刚刚百余年,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说到中国的大学文化,必然要谈到蔡元培和梅贻琦这两位中国大学文化的奠基人。蔡元培以著名学者、北大校长、民国教育总长的身份探求了中国大学的理想,提出并践行了兼容并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以及教授治校等重要理念,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大学文化发展的基础,并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文化的主流。这种文化诉求在1929年陈寅恪为王国维墓碑所写的铭文中表述得淋漓尽致。他写到:“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而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则在倡导学术自由,坚持教授治校的同时,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概念。他认为,“社会所需者,通才为大,专家次之”,“通识为本,专识为末”。①他还提出:“工科教育于适度 之外,要取得充分的社会化与人文化,我认为是工业化问 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这些思想虽产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读来,尤觉得深邃,更觉得大师之大。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