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阁下访问金火炬校园文化建设公司官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中小学专题网站|加入收藏|联系我们|在线咨询
企业微信平台
成功案例
免费400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简体中文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校园文化SIS整体规划系统

时间:2015-05-14来源: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SIS规划,是指运用整体形象传播系统,将学校办学理念与视觉形象传达给学校周围关系和团体(包括学校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使其对学校产生一致的认同与价值观,进而发挥“内铸品牌,外树形象”的功能,提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SIS规划主要划分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视觉识别系统(VI)、环境识别系统(EI)四大模块。

SIS规划项目
学校的灵魂------理念识别系统(MI)
理念识别系统(MI)又称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SIS规划系的灵魂,它是学校最高层次的思想和战略系统,具备府察学校现实、提出个性化的学校价值观、统领并指导学校行为和视觉系统的功能。该系统规划主要包括核心理念、学校精神、办学目标、形象定位、校训、教风、学风及学校的办学宗旨、用人观、管理观、发展观等各项内容。通过丰富规范,实现和塑造全新的学校教育理念。
学校的表现-------行为识别系统(BI)
行为识别系统(BI)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二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工程,是理念与行为的完美结合,是对学校办学、行为方式进行统一规范的动态识别系统。它以学校理念为基本出发点,规范学校行为活动,对内完善组织制度、规范行为;对外进行学校宣传,交流活动等,使理念和行为保持统一和完整,通过学校的行为特征来塑造学校行为形象。
学校的形象------校园视觉识别系统(VI)
视觉识别系统(VI)属于学校文化建设表层结构,是学校文化中最外在、最直观的部分,是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的形象系统,它将学校的深层理念抽象转化为具体的符号概念,通过个性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将学校的理念和精神传达出去,塑造学校的视觉形象,给社会公众以良好的印象,从而吸引优秀师资和生源,激发学校成员的活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体现学校的理念文化,为学校的发展营造独特的视觉形象。
学校的氛围------环境文化系统(EI)
学校环境识别系统(EI)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学校的隐性教育因素,其规划强调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的统一,历史要素与现实要素的统一。规划范围主要包括:走廊、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等室内文化,以及校园人文景观、建筑物墙体、道路等室外环境文化。能对学生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
 
    大学精神是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推动高校健康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所谓大学精神,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史的沉淀、选择、凝聚所形成的能够体现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气质、精神风貌、道德水准和文化品位,并为学校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群体意识,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大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是高校内在共性和独特个性的集合体。其内在共性体现在,高校作为探求学术和真理的神圣殿堂、文化创新和知识传承的基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高校人所共有的一些思想品质和价值理念。诸如大学精神所蕴含的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批判与包容精神以及传承与创新精神等。这些精神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表现着大学精神的一般特质,共同构成大学精神文化的精髓。其独特个性体现在,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品质和精神气质,展现了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
 
    大学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可分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社团文化、媒体文化等几个方面。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大学精神作为校园精神文化中的主体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实践证明,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会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和活动载体,内化为师生一种坚强的内在精神力量,并以其特有的导向、凝聚、激励、塑造等功能,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表现形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把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于提升大学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如何培育大学精神
 
    科学提炼校训、校歌,加强校史教育。校训、校歌和校史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抓手,是高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精神的培育中,高校应充分重视校训、校歌的提炼工作,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充分发挥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此外,校史也是对学生进行大学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式。高校应加强校史馆的建设,并通过校史资料展览、编订校史、进行校史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史教育,激发师生的爱国、爱校情感,使其自觉践行大学精神,并积极投身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保持良好校风。校风是一所高校长期形成风气的总和,它是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作为高校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校风存在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文化环境之中,体现在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良好校风一旦养成,就会对全校师生产生一种巨大的同化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展示大学精神的表现形式。
 
    充分利用高校具有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校园物质景观。高校具有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校园物质景观,是各校独有的文化生态,体现了浓郁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尤其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高校,更是如此。校园内富有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物质景观,向人们诉说着大学发展的历史和典故,展示着大学精神的历史风貌和传统内涵,成为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肥田沃土。
 
    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精神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弘扬优良传统,实现文化引领,在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精神既是高校历史文化的积淀,又是时代精神的升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我国许多高校的大学精神均融合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精神的元素,成为这些高校生生不息、永葆活力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大学精神也与高校自身发展的历史传统息息相连。大学精神既要植根于历史传统,也要立足于当代,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契合。总之,大学精神的传承精神和创新精神为高校实现文化引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是凸显人文关怀,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大学生既是大学精神的创新和培育主体,也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凸显人文关怀,大力弘扬和培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实践中,既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送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又要在高校校园内营造一种追求真知、崇尚科学的气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并充分发挥其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作用。
 
    三是秉承公正,兼容并蓄,在批判精神和包容精神的交相辉映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批判精神是大学精神所固有的精神,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只有秉承公正,对各种学术观点和文化理念作出公正客观的价值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其对学术和文化发展的引领功能。包容精神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是一所高校谋求高端发展的生存之道、生命之源。在高校,坚持包容精神,就是要依据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树立多样共生的意识,从不同学术和思想文化的争鸣、比较中汲取养分,求同存异、和合共存。唯此,高校才能成为新知识、新思想产生的摇篮和基地。